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帕金森病的防治形势极为严峻。体外研究发现,P物质对帕金森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胶核纳米脂质体具有穿透能力强、毒性低、靶向性好、稳定性高等优势,是药物靶向递送的良好载体。经鼻嗅区给予包载药物的胶核纳米脂质体后,药物可绕开血脑屏障直接递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大大提高脑内药物浓度,对脑部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W/W乳化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外观圆整规则、粒径在200 nm左右且分布集中、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胶核纳米脂质体,并将包载P物质的胶核纳米脂质体分别作用于体外帕金森模型细胞以及帕金森模型大鼠,观察其对体内外帕金森模型的疗效,并分析制剂发挥疗效可能涉及的机制通路。 方法:(1)应用W/W乳化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新型包载P物质的胶核纳米脂质体,并进行相关的质量评价。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制剂微观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其粒径分布,以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其电位,并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药物包封率。制剂的稳定性以35天内制剂形态学、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的变化程度综合评价。 (2)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损伤的PC-12细胞构建体外帕金森病模型,并给予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进行治疗。通过MTT实验评价细胞存活率,并以AnnexinⅤ-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术考察细胞凋亡程度。根据实验组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程度,综合评价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对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疗效。 (3)通过向雄性SD大鼠纹状体内定位给予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并经鼻嗅区给予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以阿扑吗啡诱导实验评价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善情况;用HE染色法考察纳米脂质体介导P物质入脑后对黑质区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侧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p-c-Jun和Caspase-3含量的变化,考察胶核纳米脂质体介导P物质经鼻入脑后对帕金森模型大鼠的疗效及相关的通路机制。 结果:(1)制得的胶核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分散均匀,粒径在100nm到200nm之间且分布较为集中,包封率大于80%。室温放置1个多月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性较高。 (2) MTT结果显示,给予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且各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随着P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FCM结果表明,给予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组的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降低,且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程度随着P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知,胶核纳米脂质体可有效介导P物质进入细胞,发挥其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其作用强度与P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3)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善情况和损伤侧黑质内显著增多的TH表明胶核纳米脂质体可介导P物质经鼻嗅区入脑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HE染色结果显示,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可增加帕金森模型大鼠损伤侧的细胞数,并改善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的情况。大鼠损伤侧黑质内显著减少的p-c-Jun和Caspase-3表明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发挥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过程,可能与其对JNK通路的异常激活和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有关。 结论:载药胶核纳米脂质体经鼻嗅区给予后,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递送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包载P物质的胶核纳米脂质体对6-OHDA损伤的PC-12细胞有较好的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鼻嗅区给予P物质胶核纳米脂质体后,P物质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发挥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这一过程可能与其对JNK通路的异常激活和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