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国内茶文化纪录片数量较少,学界的研究著述难以寻觅,这是本选题的研究缘起。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其极高的摄制水平和精彩厚重的内容为本选题提供了研究对象。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官方电视媒体,央视耗费重金、用顶尖团队制作茶文化纪录片的举动值得解读。为此,本课题运用符号学理论,引入“能指”、“所指”和“意指”等符号学概念,通过分类分析其自然风光符号、功能符号、精神文化符号、仪式符号,呈现文化作为符号其得以传播和言说意义的过程。通过对整部影片的符号学解读,文章总结了纪录片团队在用符、编码以及表意层面的特点,认为影片在用符层面,由于《茶》的符号选取过于庞杂,又包含不少陌生元素,形成“短路符号”现象,给观众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使意义陌生化;在编码层面运用了转喻,将观众置于这些茶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私人经历公众化,模糊了私人经验和公众经验之间的界限,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拉近茶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印象深刻,感同身受;在表意层面通过解说词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固定了“浮动的意义”,使意义实现,同时,又借助深刻内涵的文化符号,呈现出一种多指向性、没有绝对确定性文化意义的欲言又止感,为观众留下了极大地思考空间。作为官方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通过《茶》来构建神话,传递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以“仁爱”为核心的传统人生观,这背后承载的是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国家媒体中央电视台由此实现了对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的编码和传播,观众通过解码完成了对家国意识的认同。同时,影片《茶》也勾勒了社会变迁中弥漫的“乡愁”情绪,表达了对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落寞的感伤。此外,制片团队关注了久负盛名的茶马古道,将英国、印度、东欧等国茶文化符号引入片中,表达出了跨文化传播的意图,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突出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茶文化在表征生活哲学和爱时的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