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环境中粉丝群体的身份认同建构——EXO网络粉丝群个案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选取韩国偶像男子组合EXO的中国网络粉丝群为研究样本,以线上观察、深度采访的定性研究结合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为方法,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中的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对象在使用新媒介(以微博为主)的过程中进行的有关身份认同问题的讨论,并由此来解析网络粉丝群体的思想与行为。通过个案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在新媒介环境中当下中国粉丝群体(以青年、青少年为主体的构成群体)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文的将以身份认同的概念为切入点,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将身份认同分为“自我身份”和“群体认同”。首先,本文从文化现象入手,以“看与被看”的视觉逻辑对粉丝群体产生的媒介与社会文化语境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在新媒介环境中EXO网络粉丝群体如何主动地使用相关的媒介平台来实现“粉丝”的身份;而作为“被看”的群体,EXO粉丝群体“病态”的社会形象以及“腐女”身份是“被”建构出来的。接着,从“自我身份”的概念出发,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EXO的粉丝们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而从EXO网络粉丝具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中也发现到,自我身份的“展示”同时也是一种建构的方式。粉丝在作为“生产型消费者”时的实践行为,不仅体现在对物的具体消费,而且在消费的过程中使得传统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并且粉丝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微观政治与经济意义。然后,从“群体认同”的概念出发,可以认识到,EXO网络粉丝群体在“共享”的微博媒介平台里以“想象的共同体”建构着群体内部的认同价值。而在与群体外部的“对话”关系中,尤为明显地体现为粉丝群体与媒体之间进行的“博弈”与“协商”,更多地表现为粉丝群体的从众心理以及自我赋权的过程,而非是权力的真实对抗。当然,在微博复杂的舆论环境当中,面对不同群体以及多元的价值观,协调与平衡自身多元的文化认同,缓解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文化认同冲突,是当下中国粉丝群体建构文化认同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建构粉丝身份主体性的一种方式。最后,文末部分将对EXO网络粉丝群个案研究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并指出媒介技术推动的新媒介环境在不断变化,身份的社会开始逐渐转向契约的社会,在多元化的分层社会结构里,人际交往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发生着深刻地转变,粉丝群体则是以博弈、协商以及对话为原则来完成了身份认同的建构。
其他文献
对于可有效解决电压骤降问题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来说,准确检测出电压骤降的三大特征量即骤降幅值、持续时间和可能同时出现的相位跳变是其关键所在.文中分析研究了目前DVR
本文以“说”及与“说”相关的动词、插入语、话语标记等作为考察对象,探讨它们在传信范畴中的功能。同时,还对上海话中表示超预期的语用标记“伊讲”进行研究,讨论其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