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存留养亲制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留养亲”,简称留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了解决犯死刑、流刑、徒刑等重罪人家中直系尊亲属因老弱、疾病无成人子孙和亲戚侍养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存留养亲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所独有,根植于儒家孝道文化且普遍存在于封建社会各个阶段的一项特殊的法律制度。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存留养亲这一我国封建社会特殊刑法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的过程,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和存留养亲制度的发展有一个完整和正确的认识。全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存留养亲制度的源起。这部分通过对儒家“孝”和“忠”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深入解释,指出了存留养亲制度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推崇的“孝”。并阐述了存留养亲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存留养亲制度就是在保护劳动力、增加人口和化解阶级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第二部分:存留养亲制度的历史嬗变。这部分分几个阶段详细记述了存留养亲制度的产生、定型、因袭和受限的全过程,对期间不同历史阶段存留养亲制度的法律条文的差异结合其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第三部分:存留养亲制度的完善阶段。存留养亲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逐渐臻至完备,尤其是在清代对罪犯存留养亲制度的运用更加完善。该部分通过清朝不同时期针对存留养亲制度大量的律文、例文、成案的分析,详细记述了存留养亲制度在清朝的发展完善和相关的审理程序和监督措施。第四部分:存留养亲制度的消亡。该部分通过对清朝末年外国列强干预中国内政的历史背景和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的社会背景的分析,结合清朝律例的修改背景和过程,简要叙述了存留养亲制度的消亡过程,指出存留养亲制度在刑罚体系中的消失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第五部分:存留养亲制度的价值分析和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该部分通过对存留养亲制度所特有的价值和内涵进行分析,指出了存留养亲制度存在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提出了对我们司法建设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年2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哈雷,1727年初,加入英国国籍,1759年4月14日在家中与世长辞。他一生致力于声乐艺术的探索
契丹、蕃汉军是金朝境内的契丹、汉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是蒙古征服与灭亡金朝以及统治中原过程中的重要军事力量。对此课题,港台学者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曾经作过一些研究。70年代,大陆
现代室内装饰艺术设计风格多样、种类繁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设计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些装饰设计大量借用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方式,对丰富室内装饰形式和继
能源既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保证,又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能源战略是抑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地热可以用来进行区域供暖,并将
随着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度,建设监理制作为新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发挥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完善了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规范了工程建设程序,强化了
迈克尔·波兰尼在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相互争论的问题上,着手探究知识的本质以及其合理性问题。从客观主义和怀疑论的批判出发,揭示了完全的、客观的明确知识这一理想的虚妄,
埋地钢质管道采用阴极保护后,因电流在土壤介质中的IR降及杂散电流的影响使得真实电位很难测量,常规的断电法不能排除杂散电流的影响,而且常规断电法要求全线所有的阴极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对于房地产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相关产业在其拉动下迅速发展,房地
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公司)投资与股权治理决策研究,是当前我国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公司)经营与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既要从定性上研究治理的关键措施,又要从定量上解决治理
传统堡寨聚落作为中国古城的原型和元素,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建筑史学价值。通过对传统聚落进行保护利用研究,可以保存和延续聚落的传统格局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