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膜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蒸汽冷凝传热过程在航天、动力及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换热性能的强化对节约能源及工程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滴状冷凝由于极高的传热性能而具有更高应用价值。利用界面特性强化冷凝传热是一条极有前景的途径。本文重点在于研究冷凝壁面微观形貌、表面自由能、气液气固界面作用等界面作用特征影响冷凝传热的微观机制。通过控制氧化等方法在紫铜基表面构建了纳米微观结构,并采用分子自组装膜技术修饰表面,研究壁面微观特征对冷凝传热的影响。通过常压蒸汽环境的滴状冷凝实验,研究气液、气固界面作用特性对蒸汽冷凝传热过程的影响。基于表面性能温度取向的概念,本文优化了分子自组装膜技术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工艺条件。采用控制氧化的方法在紫铜基体上构筑了微纳米结构,经过分子自组装膜技术处理后成功制备得到超疏水表面,测量表面接触角最大达到170.0°,平均达到163.0°,接触角滞后小于5°。结合对表面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适宜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十八烷基硫醇分子在溶液中充分取向形成有序排列,是影响分子自组装膜表面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氧化处理形成的双重粗糙度是超疏水表面的成因。通过不同的基体处理条件得到普通的十八烷基硫醇自组装膜疏水表面和超疏水表面。实验研究了蒸汽冷凝条件下两类表面的纯蒸汽滴状冷凝传热特性,超疏水表面上的滴状冷凝传热系数在高过冷度下是膜状冷凝的2倍,在低过冷度下与膜状冷凝传热相当,没有强化效果。而普通疏水表面的冷凝传热系数在实验的过冷度范围内均有强化效果,比膜状冷凝传热系数提高3-6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传热的实质是固液表面自由能差和由微观形貌引起的接触角滞后等界面效应。研究了普通的分子自组装膜表面的滴膜共存冷凝传热。表明控制热处过程的表面性能取向,可以实现膜表面上水蒸气冷凝形态从膜状到滴状的过渡。实验结果表明,过渡状冷凝传热随固液自由能差渐进变化的实质是冷凝形态的渐进变化,表面上冷凝液的相对位置的不同也将导致传热性能的改变。
其他文献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质量比为85/15)和油酸、三油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不同改性剂的系列共混物。研究了不同改性剂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这三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构成了现代教学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而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师生观、教材观。
《建国大业》以浓缩的篇幅和政论性电影语言,以当代和历史对话的方式描述了1949年这一历史性转折中的政党活动和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重点描写政治协商、民意为主、立法建国的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是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高素质军事人才乃是军队政治
本文拟从德国教育改革入手,揭示出德国教育改革与早期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文章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德国统一之前的教育改革。16世纪开始的教育和宗
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已可以为人类提供高清晰度、大容量的遥感卫星影像,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目标信息已成为空间信息更新的重要手段,并且已广泛的应
本文详细论述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及其基于混沌遗传优化的改进型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以及该算法在转炉提钒静态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并分析了
<正>2010年12月20日,我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家咨询委员列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聆听了曹建明检察长的讲话,很有感想,颇受启发。曹检察长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
针对放射性元素钚的α衰变引起的氦损伤问题,选择模拟材料铝进行了He的离子注入和其中氦行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同时,也研究了氚工艺及聚变堆技术结构材料不锈钢中氚衰变~3He的扩
交往实践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交往理论被引入到教育中来,跳出了教育理论主客二元对立之争,对教育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将交往引入德育中来,在交往理论的指引下,从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