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基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储能特性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nihao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其理论比容量仅372 mA h g-1,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储能电源的需求。与石墨负极相比,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容量高、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成为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电极材料存在导电性差、循环过程中结构易坍塌等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以多孔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其制备参数的协同调控与储能性能的大幅度提高,以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结构表征和储能性能为研究主线,深入开展分子层次化合物设计、新化合物制备、结构性能表征的研究。在建立系列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高性能储能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些本质的理论认识,揭示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关系,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技术,调控吡嗪用量,制得孪生半球状和花状两种形貌的钴-有机金属框架化合物(Co-MOFs)。发展热分解技术,以Co-MOFs为模板前驱体,制备与原形貌一致的多孔Co3O4纳米材料。材料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多孔Co3O4纳米材料均有直接约为23-45 nm的小颗粒组装而成,孪生半球状和花状多孔Co3O4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2.6、33.3 m2 g-1。储能结果表明,孪生球状的Co3O4多孔材料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325.5、1003.5 mA h g-1,花状多孔Co3O4纳米材料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249.8、935.5 mA h g-1;循环90次后,其可逆比容量分别为470.3和529.2mA h g-1,仍高于石墨的理论容量。将孪生半球状和花状多孔Co3O4纳米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时,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6.6 F g-1、103.7 F g-1,循环1000圈后,分别衰减到93.5 F g-1、101.7 F g-1,比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7%、98.1%。因此,此种MOF基多孔Co3O4纳米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储存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2)采用溶剂热技术,制备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Zn(BTC)(NO3)](2H2O)(0.5DMF),通过热分解技术,得到多孔ZnO/Co3O4多面体纳米材料,该多孔多面体结构约为100μm,由20 nm的颗粒组装而成,比表面积高达37.2 m2 g-1。储锂性能结果表明,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92.6 mA h g-1、612 mA h g-1。超级电容器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下,ZnO/Co3O4电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电容为106.7 F g-1,循环1000圈后,仅降低了3.7%,仍高达102.7 F g-1。因此,多孔ZnO/Co3O4多面体纳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3)采用溶剂热法,通过调节反应参数,可控制备Zn-Ni基有机框架化合物微球即[ZnNi(BTC)(NO3)(1.6H2O)](0.4DMF),煅烧后得到由25-50 nm纳米颗粒组装的多孔ZnO/NiO微球。储能性能显示,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分别为1245.3 mA h g-1、827.8 mA h g-1。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172.9 F g-1;此外,多孔ZnO/NiO微球展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初始比容量为143.7 F g-1,循环2000圈后,其比容量仍高达140.0 F g-1,容量仅降低了2.5%。
其他文献
氧化-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在环境中可完全降解的环保型地膜,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TiO_2作为良好的光助氧剂,已成功应用于光氧化-生物降解塑料。但目前TiO_2光催化剂因光生载流子易复合、易团聚而导致光催化效率低,对太阳光利用率低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在降解塑料中的实际应用。本论文以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纳米TiO_2(M-TiO_2)和纳米纤维TiO_2(F-TiO_2)为光助氧剂,通过对这些
当前我国教育工作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在素质教育工作中音乐课程是重要的一项,其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其对学生艺术审美都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在
花粉是生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雄性配子,是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花粉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大量的基因共同协调完成的。对于花粉特异性启动子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的调控机制。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因其基因组过于庞大,人们对于小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相对滞后,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有助于小麦花粉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将为构建小麦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