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是阻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点及难点,目前阴阳经搭配取穴针刺降低肌张力,已基本为大多数临床工作者所接受,但阴阳经如何搭配、穴位如何选择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已是目前大家关注之重点,本课题在于评估针刺太阴、少阴、少阳经在降低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方面较传统取穴针刺的疗效差异。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至2011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康科住院病人,均为首次发病病程2周以上,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年龄在50-70岁之间,肌张力属改良Ashworth量表2级及以上,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共60例,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11例,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性、病情,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将60名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在基础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降脂,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及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对照组(传统取穴)各30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10.0数据统计软件包上实现,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时,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成果经治疗,两组肌张力的治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两组自身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差值组间对比(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太阴、少阴、少阳经降低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显著,肌痉挛的缓解可使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该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