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地区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内容划分的区域,主要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是未来集聚人口和经济的中心。西部城市化包括以下10个区域,分别为呼包鄂榆地区、广西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宁夏沿黄河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天山北坡地区和臧中南地区。本文的发展成果是指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结合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一个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取得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成果。对西部城市化地区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深刻全面地了解西部地区,有利于更合理地制定区域政策,同时为未来西部城市化地区发展提出思路和建议。本文首先从主体功能区的角度出发,依据发展成果的概念和内涵,围绕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发展,遵循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各项原则,结合西部城市化地区的主体功能和发展目标,构建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为一级指标,一共有2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又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结合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侧重点,选择以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四种单一评价方法为基础的改进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然后在实证分析部分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描述统计分析,选取2015年与2016年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动态综合评价,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运用四种单一评价方法及组合评价计算每个地区的动态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接着对发展成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分别得到2015年和2016年各个西部城市化地区的得分及排名,其中呼包鄂榆地区得分最高,成渝地区排在第二位,关中-天水地区排在第三位,得到西部城市化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等结论,最后提出了包括发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在内的多条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