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余油田弱稠油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水驱冷伤害原油析蜡和降压开采的原油溶解气溢出等原因导致原油粘度明显上升,增大了油水粘度比,注水开发含水上升快,指进现象比较明显,采收率降低。弱稠油热采方式开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但开采成本较高。二轮热采吞吐效果变差,总增油减少,仅为一轮的45%左右。下步应深化对降粘机理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体系性能及体系系列化的研究,进行降粘调剖深入论证以及降粘驱见效特征分析,总结前期研究工作,开展新区块实施。本项目以扶余东区类稠油区块实施降粘冷采技术,分别开展了降粘机理研究、降粘体系筛选评价、降粘注入参数优化、注入方式优化、降粘影响因素以及相关配套工艺的研究。水溶型降粘体系主要是通过形成O/W乳状液,把原油流动时油膜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变为水膜与水膜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原油的流动阻力大大减小,粘度大幅度降低。通过室内实验分析评价,对降粘体系的配伍性、降粘率、乳化性能、界面张力、洗油率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筛选出适合扶余东区降粘体系并进一步优化性能。通过物模、数模等实验,分析了不同注入量、不同注入方式下的提高采收率程度,从而对降粘驱注入参数及注入方式进行优化。采用在线降粘工艺,井间在线注入的方式,注入便捷,节约了施工成本。针对扶余油田稠油资源特点以及蒸汽吞吐开采成本高、二轮吞吐效果变差等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最大程度的挖掘剩余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