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期间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010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富汗位于中东、西南亚、中亚三大区域的交叉地带,“几近于亚洲大陆的中心”,其地理位置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此点可对中东、中亚、南亚、东亚等地区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因而,阿富汗向来是大国角逐的对象和舞台。20世纪80年代的苏阿战争和21世纪初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使这个有“亚洲斗鸡场”之称的山国两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许多人对它的兴趣。 冷战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阿富汗进行了数十年的较量。苏阿战争成为双方争夺的高潮。对阿富汗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对它究竟奉行什么样的政策?美国的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又有哪些特点?笔者认为,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冷战期间,中东—西南亚地区由于其丰富的战略资源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一直是大国角逐的舞台。阿富汗虽然是一个“边缘”国家,但同样被卷进诡谲多变的国际政治斗争中。对冷战期间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加以系统、细致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对美国关于中东政策的研究更为充实,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探明美国对中东政策的“深意”。此外,阿富汗与我国接壤,其国内政局的重大变动于我都戚戚相关。对现实的思考离不开对历史的回顾。因而,对冷战期间美国的阿富汗政策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加强对冷战史和国际关系史中某些薄弱环节的研究,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本章简略回顾了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一段时期内美国对阿政策的发展变化,两国对对方彼此的认识及两国外交关系从无到有初步建立的过程,为以后各章内容的进一步论述做出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冷战初期美国的对阿政策,主要考察了杜鲁门政府的对阿政策。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对苏实施遏制政策。与苏联紧邻的阿富汗因而也成为杜鲁门的一粒棋子。不过,由于杜鲁门总统对阿富汗的实力缺乏信心,及此时美国主要专注于同苏联在欧洲的争夺和远东的朝鲜战争,对阿富汗没有特别在意,故杜鲁门政府对阿政策的特点可概括为“不冷不热,不即不离”。 第三部分,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美国的对阿政策。根据这一时期美国政局的变动及美苏冷战形势的变化,笔者较细致地论述了从艾森豪威尔总统到卡特总统期间美国历届政府的对阿富汗政策。艾森豪威尔出于其冷战战略的考虑,对阿富汗给予了相当重视,曾一度想将阿纳入美国主导的反苏军事同盟体系;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基本坚持了美国对阿政策的基本原则,但越战的逐步升级对美国的政策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的困难局面,尼克松一福特时期的美国对阿政策相对处于低潮,两国关系发展比较缓慢;卡特政府前期奉行道义色彩浓厚的“人权外交”,美国对阿政策及两国关系虽有一定改善,但起色不大。总的来说,正是在这一时期,美、苏、阿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三角关系的框架基本确立。经过认真反思和实践,美国对阿政策的主要目标也逐渐确立,即要通过与苏联在阿富汁的竞争,在小能将阿富汗拉入反圳司盟的情况卜,尽力保持阿富汁的中立和缓冲国地位不被破坏。 第四部分,苏阿战争期间美国的对阿政策。通过对70年代木因苏阿战争的爆发而引发的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及80年代里根政府对苏阿战争所采取的行动的论述,笔者试图说明此时美国对阿政策的目的己发生转变,即不再着眼于与苏联争夺阿富汗,而是要将苏联的势力彻底清除出阿富汗:并以阿富汗为一个突破口,彻底击垮苏联。 第五部分,总结。本文通过对冷战期间美国历届政府对阿政策的发展演变的考察,从中得出结论:冷战期问,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是美国对苏冷战政策的一部分,它随着美苏冷战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冷战初期,美苏争夺的重点在欧洲,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表现出一种不冷不热、不即不离的特点,既不放弃,也未着力争夺。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美苏争夺的重点转向亚非拉第三世界,美国曾试图竭力把阿富汗纳入其反共体系但山于阿富汗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这一目的未能达到,便努力拉拢阿富汗,要维持其中立地位。但阿富汗最终还是倒向苏联一边。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先后提出卡特主义、里根主义,开始大举反击,企图利用苏联的经济困难,一举击垮苏联,阿富汗山此成为一个突破口;美国对阿富汗反政府武装给予了有力支持,迫使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之后,苏联集团走上迅速崩溃的道路。
其他文献
新疆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和'丝绸之路'一样,早就闻名于世。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政治、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发展起了阻
婚姻家庭法作为“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位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适用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 ,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伦理性和强烈的民族传统特色。现行婚姻法存在诸多缺陷和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性与汉族文学呈现别样风姿,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本文从形象意象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对蒙古族著名作家满都麦的小说作品进行文学性分析。首先,在形象意象层面,作者
<正>隐喻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言语理解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对于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仍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当前研究将隐喻区分为词源性隐喻和引发性隐喻两种类型,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
讨论了一类基于梯度的监督训练算法及其用于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文中详细讨论了LM算法,它是梯度下降法与高斯牛顿法的结合,既有高斯牛顿法的局部收敛性,又有梯度下降法的全局特性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
本文首先介绍喀什市维吾尔族传统手工业的品种,而后阐述其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从与现代技术结合、利用巴扎文化优势、突出艺术性、注重传承人培养四方面探
引射式真空发生器工作状态随供气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内部流动特性直接影响着输出的真空压力特性。实验和计算均发现在特定供气压力下,真空压力会出现周期性脉动现象,采用数值
随着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一步加强,英语在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和技术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