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解困”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av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频发的灾难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媒体作为公众了解灾难与风险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传播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面对灾难类型的越来越复杂化以及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接收渠道的日益多元,在突发灾难事件中,大众对我国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获得基本的对灾难的知情外,“解困”成为公众更迫切的需求,即媒体应力求告知大众灾难的真相:灾难发生原因、责任追究、应对措施,以及解决灾难报道中因谣言泛滥、观点杂乱等造成大众的焦虑感、恐慌感。灾难越复杂,信息越混乱,问题会出现得越来越多,“解困”之“解决困难”和“解决困惑”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亦体现得越明显。是以,本文从美国学者戴维·伯恩斯坦倡导的“解困新闻学”概念出发,把“马航MH370”这一典型灾难事件作为分析案例,梳理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现状,为我国媒体在现代风险社会下灾难事件的报道提出优化思考。本文共3.9万字,主要由引言、本论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引言包括选题来源、意义和相关概念阐释,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正文第一部分介绍在风险社会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明确灾难新闻报道的媒体职责,分析我国灾难报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解困”对于此类报道新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媒体报道表现的详细分析。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为案例,将我国媒体与西方媒体两者对该事件的报道情况进行对比,以“解困新闻学”的报道理念对我国媒体在此次复杂灾难事件中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我国媒体报道灾难时存在的“解困”难题。第三部分是我国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新方法论”——“解困新闻学”的提出与总结。“解困新闻学”的要义为新闻报道应是去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对于灾难新闻报道而言,解释公众困惑,减少公众恐慌,维护社会安定是新闻媒体的根本目标,借鉴“解困新闻学”的新闻理念和操作手法,可以使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时真正服务于社会,使其本身成为救援救灾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对蒙古栎优树1、2年生苗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的结果表明:家系苗高、地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多重比较苗高超过对照的有16个家系;地径超过对照的有14个家系。2年生苗高
热河文庙虽是清朝承德府属的文庙,但因位于夏都而倍显地位尊崇,其建筑规制与内部陈设具有浓厚的皇家色彩。建筑规制的皇家色彩,表现在热河文庙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的琉璃
“塞罕坝精神”是三代塞罕坝人在践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政治使命中形成、并由习近平总书记提炼而出的宝贵精神。新时代将“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书写了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下,主人公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激烈的斗争,从性本能的觉醒到最后死本能顶替生本能主导了人格,主人公
对东部山地沼泽湿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1)3个区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其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的变异系数较完达山高,说明其
引言2019年12月19日,我受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的委派,代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名家访谈”栏目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对蒋重跃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作为一名从事
本报长沙8月2日讯(通讯员于景信 杜振珂 刘 渝)今天上午9时,随着直径9.33米、相当于3层楼高的巨型刀盘破洞而出,由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我国城际铁路最大跨度盾构隧道——长株潭城
报纸
塞罕坝精神的科学内涵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精神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本文以承德市四所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