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的进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以“市场采购”为目的的新型贸易方式,为促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实施有利于新型贸易方式的监管措施和办法,2011年国务院批准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1-12月,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完成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66840批,检出不合格商品1081批,批次不合格检出率1.6%,同比下降15.8%,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势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即以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商品检验检疫监管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本文对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现状、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商品检验检疫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义乌市场采购贸易表现出参与主体多,监管难度大;检验、通关速度慢;质量无法追溯;责任难追究的特点。而商品检验检疫机构的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备案企业不全,部门间信息共享不足,未建立溯源机制等;义乌市场采购贸易商品存在的影响其安全的四个方面的原因,如市场采购商品和贸易方式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较大;大部分生产企业的自检自控能力较弱,诚信意识较差;国内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差异较大;新型监管方式的漏洞。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检验检疫的研究成果,引入“多元共治”理论,具体阐述了市场采购出口的监管主体和对象及市场采购出口的特点,并通过目前市场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论述了义乌检验检疫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最后,根据市场商品出口实际情况,结合“多元共治”理论,按照“管得住、通得快、商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原则,不断探索市场采购商品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为走出了一条颇具义乌特色的监管之路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