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VI)对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活性的恢复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面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常与其他污染物共存,例如Cr(VI)。二者共存不仅对环境的影响更大,而且加大了治理难度。目前,较多的研究主要为 Cr(VI)和硝酸盐的同时去除,但对 Cr(VI)影响硝酸盐去除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UASB反应器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和耐铬反硝化颗粒污泥两种不同的颗粒污泥,研究在不同 Cr(VI)进水浓度的情况下对四个反应器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并研究两种颗粒污泥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以此确定影响反应器稳定运行的 Cr(VI)浓度并探讨合适的上升流速;并且考察了四个反应器降解硝酸盐能力的恢复情况。  建立四个平行反应器(R1、R2、R3、R4),运行条件为:R1、R2为反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进水硝酸盐浓度为200 mg·L-1;R3、R4为耐铬反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进水硝酸盐浓度为100 mg·L-1;R1、R3上升流速为1 L·h-1,R2、R4上升流速为2 L·h-1,阶梯式提高Cr(VI)进水浓度(从10 mg·L-1提高到30 mg·L-1),主要结论如下:  1)以取自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分别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和耐铬反硝化颗粒污泥,分别在第54 d和第60 d,成功培养出成熟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和耐铬反硝化颗粒污泥。成熟稳定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和耐铬反硝化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分布在0.425~1.9 mm之间,PN/PS值稳定在1.1左右。  2)在反应器稳定运行过程中,当 Cr(VI)进水浓度逐渐从10 mg·L-1提高到30 mg·L-1时,R1、R2反应器硝酸盐去除率约为87.5%和97.5%;R3、R4反应器硝酸盐去除率保持在98%以上。R1、R2反应器对Cr(VI)的去除率约为83.33%和91.67%;R3、R4反应器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R2、R4反应器内EPS增长量及颗粒污泥增长量分别大于R1、R3反应器;R2、R4反应器内Zeta电位分别低于R1、R3反应器并且相对疏水性均高于R1、R3反应器。四个反应器湿密度均稳定在1.0 g·L-1左右。  3)在四个反应器活性恢复过程中,R1、R2、R3三个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能力均有一定回升。而R4反应器在稳定运行期间对硝酸盐去除效果较好,因此在恢复活性时硝酸盐去除情况情况与稳定运行时期差别不大。在四个反应器活性恢复过程当中,四个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85~1.9 mm之间;湿密度和Zeta电位与稳定运行时期相比变化不大。  综上,本课题通过培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和耐铬反硝化颗粒污泥,研究了不同上升流速和进水 Cr(VI)浓度对反应器降解硝酸盐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器活性的恢复。为处理含硝酸盐废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BNR强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我厂原有工艺为A/O除磷工艺。经过改造,1廊道维持原有厌氧处理单元,2-3廊道为“Verticel”立环氧化沟处理单元,4-9廊道为缺氧
吸附和解吸是影响土壤中砷化合物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土壤中的不同形态的砷可与粘土矿物通过静电吸附或专性吸附形成外层或内层配合物,这一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矿物类型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作为东海区的海区预报机构,同时承担了东海区海洋观测数据传输系统的海区节点任务,是东海区预报的网络中心与数据中心。随着计算机的大量应用,海洋观测数
自主学习运用于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很必要的,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结果体育课变成了“放羊”课,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从如何更好发挥教
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等优势己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过滤、水处理等相关行业。然而,分离过程中膜污染不可避免,导致分离效率降低,因此缓解膜污染已成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
壳聚糖是大自然中具有丰富来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在药物运输和控制释放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然而,单纯由壳聚糖作为壁材的微胶囊存在力学性差,也往往只能负载亲水性药物。本论文以提高壳聚糖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并实现同时负载亲疏水药物为研究目标,分别通过在微胶囊囊壁引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石墨烯,以及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带有疏水腔的环糊精,来制备新型功能化壳聚糖复合微胶囊。本课题第一部分,通
学位
h-BN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导热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抗氧化能力强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储氢材料、催化剂载体、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到目前为止,h-BN材料在这些领域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至今没有合适的方法合成出不同微观结构和高吸附性能的h-BN材料。因此,研究h-BN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吸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研究了硼源成分配比对h-BN粉体微观结构与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从不添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它具备复合成分的综合性质。用聚合物修饰磁性纳米微粒不但可以发挥材料本身的磁性能,而且聚合物壳层可以提高其生物相容
百媒网联席总裁首席战略官田涛田涛加盟百媒不是准备停下来,而是准备跑得更快。我相信命运,相信缘分,而今天“嫁”入百媒,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于我而言,这是人生中很难的一个选
近年来,微纳尺度中空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高、密度低等特点,并且内部中空,可以包容其他客体分子和颗粒,在催化、功能填料、气体传感、水处理等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