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台湾(地区)资产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走势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房地产泡沫在2003年以来便有所显现,此后房价增速更是明显加快。2005年下半年,在人民币升值推动下,上证指数也从近1000点上涨到2007年10月的6000多点,房地产、股票两大资产泡沫迹象明显。资产泡沫化问题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随着国家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从2007年10月开始,上证指数又出现了近50%的大跌,房地产市场以深圳为代表也出现了一定的回落,发展前景在政策影响下极不明朗。这则开始引发对于资产泡沫破灭问题的关注。泡沫的破灭往往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实体经济严重衰退。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应当采取怎样的调控政策和相关应对措施,以防止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的长期衰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台湾(地区)的经历与目前的中国有惊人的相似。两者几乎在同一时期经历了本币升值背景下泡沫经济的冲击。它们的泡沫经济都以资产价格的暴涨和暴跌为显著特征。但是,资产价格破灭后,日本实体经济陷入了十二年的萧条,台湾(地区)实体经济则在受到重创的一年以后开始恢复。纵观日本和台湾(地区)泡沫经济形成的背景和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那么为什么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走势?究竟台湾(地区)在哪些方面略优于日本而避免了实体经济遭遇重创?毋庸置疑,对于这样一些原因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中国大陆目前所面临的相似难题。正是基于此,本文从泡沫经济的一般定义和理论为起点,借鉴了相关宏观经济学理论,归纳出了泡沫形成(破灭)从而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实体经济的渠道与机制,以作为文章主要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日本、台湾(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的特点、成因以及泡沫破灭后资产价格、实体经济的表现,进一步在理论分析框架之下,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对外经济贸易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了日本、台湾(地区)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走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后是对中国大陆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从19世纪30年代至今,华裔妇女移民美国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挣扎之后,她们依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由社会边缘跻身主流社会。本文借鉴令狐萍在其著作《
公司治理是我国公司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以上内部利益制衡两个角度分析,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规则存在着诸多不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
结合盐间泥页岩油藏强超压和稠油的特点,以岩心描述、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泥页岩孔隙度测试以及测井资料为手段,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简称沙三上亚段)盐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影响工资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得出工资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的增长速度或跟上物价上涨指数的结论。并用中国
<正>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奉新县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狠抓群众基础工作,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切实提升为民服务工作能力,全力构建警民和谐关系。一、加强"三
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探索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模式及其与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从中医心理学角度认识高血压这一心身疾病提供临床资料。方法:1、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
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活动中出现了财务管理弱化、财务控制模式不合理、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和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正处于探索的初级发展阶段,城市的社会阶层分化与城市空间分层化格局给城市的运行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阻滞。因此,需要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
陈志武的大作《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从所谓的金融学角度,推断东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落后。他鼓吹美国人生小孩是出于感情、出于对小孩的爱,批评中国人生小孩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