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水平的枣疯病发病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ry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而枣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枣产量,严重时威胁到枣产业基地的生存。因此,研究枣疯病的发病机理对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枣树感染植原体后的发病规律和内在机制,以延川县白村‘木枣’健康与感病植株为材料,连续测定现蕾后10~60 d叶片中玉米素、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等5种内源激素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3种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以现蕾后20~30 d阶段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感病诱发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对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激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研究中,感病植株玉米素含量在现蕾后30 d时开始显著升高,水杨酸含量在现蕾后50 d时开始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降低趋势,但现蕾后60 d时显著升高。玉米素含量的显著提高导致丛枝、花变叶等症状,而水杨酸与过氧化氢酶之间相互作用,激发植物的抗病保卫作用。(2)转录组测序研究中,共计筛选到16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14个基因在感病组上调表达,555个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生物进程、代谢进程及催化活性,KEGG代谢通路主要为次级生物代谢。(3)关键基因定量分析研究中,从1669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15个与激素和保护酶代谢相关的基因,经qRT-PCR验证ZjNCED、ZjGA20、ZjPAL、ZjPOD2和ZjPOD5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与对应的激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对感病后植株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植原体侵染枣树后导致与激素和保护酶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引起感病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代谢紊乱,激素含量的变化导致植株出现丛枝、花变叶、花梗延长等症状,保护酶活性的升高激发植物抗病防卫反应。这为枣疯病的防治和抗病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山丹(Lilium pumilum DC.)花色艳丽、抗逆性强,是百合育种和品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研究山丹居群在不同生态因子下的遗传变异,以及探讨山丹与其它野生百合和栽培百合的亲缘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且目前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和控制方面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企业资金管控的有效性.所以,
档案管理过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意识和制度规范化
从我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来分析,其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在经营与建设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极度不
雨滴击溅是水力侵蚀的最初阶段,也是导致土壤团聚体破碎和迁移的主要动力来源。溅蚀不仅能够破坏表层土壤结构,并且为径流挟带泥沙颗粒创造条件,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影响土地的
昆虫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直接反映了湿地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杭州湾南岸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湾跨
A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harboring four antifungal genes was delivered into the embryogenic calli of ‘9311’, an indica restorer line of Super Hybrid Rice, vi
在分析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对当前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具体实践,重点论述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也力争改变传统的、依靠人力进行管理的模式,努力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与现如今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显得格格不入,也是企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能源需求逐渐增多.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其安全环保管理早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热点.但是,在实际的油田安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意识还是措施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