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薄氏腹针疗法被喻为“无痛针灸新疗法”,以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位,达到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传导感应、调研虚实,既扶正又祛邪,从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肿瘤患者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腹针疗法针对其病情关键,应开展相关研究,以确定其适应症、禁忌症和临床疗效。热疗属于物理治疗,其治疗肺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继外科、放疗、和免疫生物疗法之后的第五治癌手段。局部热疗方法简便,副作用较小,患者容易接受。研究各种综合疗法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在临床中合理使用各种综合疗法,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十分必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正是通过观察患者经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评价中医药综合疗法对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新途径及新方法。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确诊的肺癌患者,以就诊的序号查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每组病例15例。每位患者在进入治疗前进行主症评估,填写生存质量量表,检查免疫指标。所有患者均在辨证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和中成药作为基础治疗。隔日热疗一次,连作2周;隔日施行腹针一次,与热疗交替,连作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4周后复查免疫指标、评估主症变化、治疗后不良反应、K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进行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治疗疗效统计数据表研究表明,腹针加热疗联合治疗组计分差值下降的最为明显,幅度最大,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生活功能指标量表积分比较:第四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肿瘤造成的困难指标改善幅度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社会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ORTC)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比较:第四组组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总体物理症状、心理子量表均与其他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所有组社会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针联合热疗治疗方法的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较其他三组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不大。可推断其该疗法是一种有效而且安全易行的治疗手段。讨论本研究采用中医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见附录)、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和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样本进行评价。并将相应量表分为:数个相关领域分量表,各量表各具优缺点,故各量表彼此具有互补性,能充分体现研究的全面性。结果反映出,腹针联合热疗并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对改善肺癌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然而本课题研究时间较短,样本含量偏少,研究时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偏倚。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故病例纳入时相对困难,所以若能适当的增加样本数量,则能使到本研究的结果更臻完美,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