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准谢米斯台山东中段泥盆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分析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米斯台山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之间的古生代萨吾尔一阿尔曼太复合岛弧内。在前人该地区进行过大地构造背景、金属元素富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中选取了区内东中段作为重点研究区,准确了解了岩浆活动和火山岩地球化学对矿化的约束。该区泥盆系火山岩以安山岩—英安岩组合为典型代表,其中呼吉尔斯特组火山岩地层,最古老且分布最广,为一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中基性火山岩,其地球化学及其含矿特征具有如下特点:1.谢米斯台山东中段泥盆系火山岩中SiO2含量为55.6%-67.78%,K2O+Na2O含量为2.78%-7.80%,Al2O3含量为16.03%-17.44%,所有样品的TiO2含量均小于1.15%,显示岛弧火山岩的特征;MgO含量较低,其值范围为0.46%-2.96%,低于原始岩浆值(10.0%~12.5%)。说明岩浆为非原始岩浆,可能被岩浆作用同化混染了陆壳花岗质而导致岩浆中Mg的降低。与典型的岛弧钙碱性安山岩相比,具有低CaO、MgO,高、Fe2O3、P2O5等特点,反映了研究区内火山活动中各期次、阶段岩石化学成分的演变特征。2.谢米斯台山东中段泥盆系火山岩稀土元素,高价大阳离子中,Zr/Nb=18.4~25.5(全部大于10),Hf/Th=0.60~1.33和Zr/Y=5.5~9.4,均表明它的生成与岛弧火山环境相当。Th=3.5~11.9μg/g,La=15.2~27.5μg/g,Hf/Yb=1.4~2.4μg/g,显示岛弧一大陆边缘安山岩性质。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Rb、Ba、Th、U、K、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呈现Nb、Ta、Ti负异常,显示了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的Nb含量5.53-13.36×10-6,平均值8.98≤12×10-6;Nb/La≤0.7×10-6,La/Ta>15×10-6,Th/Nb>0.7×10-6,表明其源区岩浆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大陆边缘岛弧岩浆。所有火山岩的Ta/Hf均小于0.5×10-6,表现出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类的基本特征。3.谢米斯台山东中段泥盆系,相对富集的元素有Cu,Zn;相对贫化的元素有Ag、Pb、Au。以上5种元素的富集系数(K)在0.001-1.43之间,按K<0.9、0.9≤K<1.1、1.1≤K≤1.3、K>1.3的标准,将其划分为贫化元素、背景元素、富集元素和强富集元素;从相对克拉克值看,区内富集的元素有Cu,相对贫化的元素有Au、Pb、Ag,Zn元素接近克拉克值。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泥盆系呼吉尔斯特组火山岩为形成岩浆铜矿床矿源层。4.谢米斯台山东中段泥盆系呼吉尔斯特组上段敖包西施工的槽探工程所获刻槽样成果地表共圈定矿体2个,分别为敖包西Ⅰ号矿体、敖包西Ⅱ号矿体,铜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安山岩质凝灰岩、闪长玢岩脉中。铜矿体为硅化蚀变碎裂安山凝灰岩岩石,铜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区内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的特征以及铜矿化点,揭示了该研究区是一个有利的铜成矿远景区。5.通过对泥盆系火山岩岩体进行系统分析,对该区岩石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成矿元素富集、含矿性指标,推测西准噶尔谢米斯台东中段泥盆系火山岩具有铜金属成矿远景。
其他文献
广西是华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重要产地,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等特点。研究广西典型富稀土风化壳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对于深入理解华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
新近提出的边界面法中,边界积分和场变量插值都是在以边界表征的实体边界曲面的参数空间里进行。该法不仅比边界元的计算精度更高,而且避免了计算几何误差。后处理可视化在边
煤炭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环境日益恶化,开发清洁能源并调整能源结构刻不容缓。煤层气能源的开发不仅能改善我国的单一能源结构,形成新的能源产业,还能促进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期刊
2013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被国务院批准同意执行。漓江作为桂林风光的精华,是世界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漓江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人数达200~300万人次,其生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环保意识在逐渐觉醒,用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需求,环境性能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生产商只有把握住这个机遇,进行产品的绿色设计,把握用户环境需求,才能占据市场的先机。本文将全生命周期内广义用户分为消费用户、协作用户和管理用户,给出广义用户环境需求的获取方法,并将层次分析法与用户调查法结合用于用户环境需求重要度计算;采用信度马尔科夫模型对需求重要度变化进行预测,并将得
钛合金作为一种难加工材料,对其切削加工的研究一直是金属切削的重要课题之一。现有的研究发现将表面微织构技术应用在金属切削刀具上可以减小刀屑间的摩擦,延缓刀具磨损,提
地质雷达(GPR)对于地下介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特别是对于浅层地下来说。无损、高效和数据可靠是它作为浅地表地下调查一个理想工具的重要因素。根据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是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域,明确盆地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区为鄂尔多斯盆
实际接触表面由于存在磨损颗粒、固体颗粒润滑介质、研磨颗粒等,常形成三体接触的情况,而之前的表面接触理论和试验研究大多停留在二体接触。三体颗粒流润滑在工程领域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由于微凸体分布的随机性、颗粒运动的无序性,相关的三体接触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为了建立合理的三体接触模型和理论,首先采用光学法实时动态的原位观察三体摩擦界面,其中下试件为光学透明的玻璃,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表面粗糙度、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