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磁离子回旋波是内磁层中一种重要的等离子体波,由离子速度分布各向异性激发,能与空间中的带电粒子发生共振相互作用,使粒子发生投掷角散射和能量变化。通常默认空间等离子体中含有电子、氢离子、氦离子和氧离子四种成分。氮离子含量较少,且质量接近氧离子,所以往往被忽略或视为氧离子。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忽略有时并不合理。等离子体含有氮离子,会使电磁离子回旋波出现很多新特征,这也会影响到与辐射带粒子的回旋共振,故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离子回旋波是内磁层中一种重要的等离子体波,由离子速度分布各向异性激发,能与空间中的带电粒子发生共振相互作用,使粒子发生投掷角散射和能量变化。通常默认空间等离子体中含有电子、氢离子、氦离子和氧离子四种成分。氮离子含量较少,且质量接近氧离子,所以往往被忽略或视为氧离子。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忽略有时并不合理。等离子体含有氮离子,会使电磁离子回旋波出现很多新特征,这也会影响到与辐射带粒子的回旋共振,故需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线性理论,结合卫星观测数据,系统研究了含氮热等离子体中,磁场强度、等离子体数密度、冷热离子成分占比、离子速度分布等因素对电磁离子回旋波色散关系和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氮离子会使电磁离子回旋波的色散关系由三个波带变为四个波带;热氢离子占比增加会促进氢带波的增长而,而热氮离子、热氧离子和热氦离子占比增加则会抑制氢带波的增长;氢离子各向异性增加使各波带的增长率增大,重离子各向异性增加使氢带波增长率减小;氢离子平行热速度增大会加强各波带的增长,而氧离子和氮离子平行热速度增大则会抑制氢带波的增长。我们选取RBSP卫星观测到的两个典型电磁离子回旋波事件进行线性理论分析。从截止频率推算各种离子成分的总占比,用多sinm型分布和双麦克斯韦分布拟合观测到的热离子通量,进而得到准确的冷热离子占比,接着将之用于线性理论计算。该方法弥补了低能冷离子无法直接被卫星探测到的缺陷,得到的波频与观测数据符合得较好。最后,本文结合波粒共振条件、偶极子磁场模型和离子数密度模型,研究了含氮等离子体激发的电磁离子回旋波与辐射带粒子的回旋共振相互作用,给出了最小共振能量Emin随波频率和磁纬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电子和氢离子的最小Emin为Me V量级,而重离子的最小Emin可达e V量级,甚至更低。这主要是因为重离子回旋频率处在电磁离子回旋波频率范围内,而电子和氢离子的回旋频率高于电磁离子回旋波的频率范围。本文利用线性理论,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含氮等离子体激发的EMIC波的影响;结合卫星数据中的背景参数,较为精确地计算了EMIC波发生时的增长率;结合地磁偶极子模型计算了各种辐射带粒子的最小共振能量Emin。这些工作有助于理解EMIC波在空间中的激发和增长,以及其在磁层动力学中起到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军事飞行器对隐身的要求不断提高,吸波材料性能的研究成为“焦点”。磁性材料作为吸波材料中重要组分,其磁导率的提升可以增加损耗,又可以改善阻抗匹配。即提高材料磁导率是材料微波吸收性能提高的有效手段。但当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降低介电常数来提高吸收效果,并不能体现磁导率的提升对吸波效果的影响,且对提升磁导率途径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以提升磁导率为目标,提出两条可实现的途径并给出其原理;同时以球状羰基铁粉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以来受板缘多向汇聚作用影响,构造体制发生了的重大转变,尤其是晚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使得克拉通的东部失去了稳定性,广泛发生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维持稳定,中部过渡区则被影响改造。山西地区处于被改造的中部过渡区内,区内中新生代地质情况较复杂,是研究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演化的天然实验室。论文以山西中南部沁水盆地西缘太岳山隆起区及其邻区作为研究对象,在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搭接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由于其施工方便、可靠性较高等特点,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地使用。在钢筋搭接中,搭接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的粘结应力使得搭接钢筋之间能够实现应力的转移与传递。而钢筋的粘结应力受许多参数影响,例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搭接钢筋间距、横向钢筋约束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等。根据被搭接的钢筋之间是否彼此接触,搭接连接可分为接触搭接和间接搭接两种形式。自上世纪中期
随着航空飞机性能的提升和减重需求的增加,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新一代飞机应用占比越来越大,而复合材料高制造成本的劣势也越来越突出。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esin Transfer Molding,RTM)工艺作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低成本高质量制造工艺,已成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导工艺技术之一。为解决目前RTM工艺参数设计需进行大量试验改进,成本高且效率低,并且成型制件报废率高等问题,本文考虑了非等温充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种新式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不断涌现。“百变户型”等为代表的大跨度、大开间与建筑空间布置灵活的建筑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对现有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在跨度、刚度以及工业化生产与拼装效率、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一种采用新型密拼缝连接的预应力双向叠合楼板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数值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其板带以及区格板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
开展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可为泉域内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有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对泉域内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采用迭置指数法。水质脆弱性评价的指数为地下水埋深D、入渗补给量R、土壤介质S、地形坡度T_g、土地利用类型L、上覆岩层O和含水层富水性A。水量脆弱性评价的指数为入渗补给量R,地下水开采系数C、含水层厚度T_k和含
孔隙水是大同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大同市盆地区是全市核心区域,近年来大量工业、企业聚集于此,导致整体生态状况恶化,目前面临着地下水超采、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地下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区域开展孔隙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与发展规律研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大同市盆地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化学分析、离子分析理论及水文地球化
药物递送系统相较于传统给药方式,能显著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直接给药到人体组织病灶处,提升药物的利用率,而将两种或多种药物组合构建成多重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更好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治疗作用。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研究最广泛,也是构建药物递送系统最为简单方便的方法,通过灵活的纺丝方式,能制备出满足不同治疗需求的多重药物递送系统。本文以真菌感染伤口修复为应用背景,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制备出两种分别负载不同
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由于可以原位合成高浓度的各种形貌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已发展成为高效制备聚合物纳米胶束的一种重要方法。原位溴-碘转换“活性”自由基聚合(LRP)方法是一种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体系中的烷基溴引发剂与碘化钠在聚合体系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原位生成烷基碘来调控单体聚合的新型LRP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使用ATRP体系中的过渡金属催化剂,避免了聚合物中金属残留对其实际应用的限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建造”的概念,装配式建筑作为完成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建造的重要抓手,迎来快速发展与研究热潮。相对传统现浇式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增加了构件厂商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环节,具备设计装修一体化、构件加工产业化、现场作业拼装化的特征,与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存在较大区别。但目前装配式建造的管理仍主要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通病多、成本增量大、装配速度慢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