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因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腹痛等腹部不适,以及腹泻、便秘等排便异常。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一种个体特异、多病因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主要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近年来IBS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扰,IBS的治疗药物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盐酸阿洛司琼,化学名为2,3,4,5-四氢-5-甲基-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1H-吡啶并[4,3-b]吲哚-1-酮盐酸盐,由Glaxo Wellcome(GW)公司率先开发研制,2000年成为第一个FDA批准上市的肠应激综合征治疗药物。盐酸阿洛司琼是5-HT3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一种,经FDA认证为限制性使用药,主要应用于腹泻型的IBS女性患者的治疗。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良好的发展前景。2000年以来,国内外已报道了多种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方法,本论文借鉴国内外己报道的合成路线,在其基础上对盐酸阿洛司琼合成路线进行改进,最终确定合成路线为:3-甲氧甲酰基-2,4-二氧哌啶钠盐为起始原料,经低温酸化、脱羧得到2,4-哌啶二酮,与N-甲基-2-苯肼缩合得到5,6-二氢-4-(2-甲基-2-苯肼)-2(1H)-吡啶酮,用Fischer吲哚合成法在硫酸中环合得2,3,4,5-四氢-5-甲基-1H-吡啶并[4,3-b]吲哚-1-酮,2,3,4,5-四氢-5-甲基-1H-吡啶并[4,3-b]吲哚-1-酮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4-羟甲基-5-甲基咪唑缩合得到阿洛司琼,最后成盐得到盐酸阿洛司琼。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路线确定后,研究中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种类、加料顺序、反应物配料比以及后处理等方面对各步条件进行了工艺考察,确定了最优工艺合成条件,总收率约为31.7%。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工艺条件优化后,达到了降低成本、简化操作,减少污染、提高收率的目的,更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另外,由于在工艺条件考察尚未成熟前原料损耗量较大,故参考文献对原料3-甲氧甲酰基-2,4-二氧哌啶钠盐进行合成,以供合成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使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研究阶段的成本。反应最终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DEPT和13C-1H COSY)、质谱(MS)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