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学习水平的量表构建和初步应用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这种价值观念的产生与内化,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培养这种价值观,有利于弥补当代学生对于人地关系认知的不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达到当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于价值观层面的要求。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如何评价和反映学生的培养效果和水平情况,相对而言目前涉及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但师生对其评价反馈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口头评价和测验等方式,学生的反馈情况也不理想,单一的学习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展现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水平。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是在学生内心中深入和内化的过程,因此对其进行专门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变化,顺应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本文针对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掌握情况,提出了构建具体的学习评价量表并进行初步应用,以期丰富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评价方式。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学习评价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目前高中人地协调观的学习评价研究仍有不足之处。通过问卷调查,看到了实际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学习评价存在的现实问题,发现当前学生在学习评价中参与度不足,人地协调观培养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工具,难以真实体现学生的素养水平。针对学习评价的现状,本文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结合现实中具体的人地协调矛盾,以及相关学者的建议,编制了基础的学习评价量表,并进行初步应用,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应用效果,归纳相关学者和学生的看法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学习评价量表,更好地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其更加客观,更具准确性。为了完善学习评价量表的内容体系,根据基础学习评价量表的结构,选取了必修第一册问题研究《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的问题》作为应用实例,针对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具体的评价量表,并在课堂应用中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个别有待改进之处,为学习评价量表的优化提供了方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丰富人地协调观的学习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地理学习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木质纤维素作为玉米秸秆中重要组分,经微生物分解为养分后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EM菌液中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在秸秆中施加EM菌液可通过微生物一系列活动达到降解纤维素的目的。为充分发挥EM菌和蚯蚓在秸秆分解中的生物转化作用,本研究在前期用EM菌对玉米秸秆进行发酵处理,改善物料适口性,后期通过蚯蚓对秸秆的取食使秸秆中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寻找对秸秆分解适宜的EM原液稀释倍数和蚯蚓适宜接种量,于202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已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诸多学者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湿地具有水陆双重性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态系统更是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调节水循环、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湿地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上升现象的响应,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湿地出现退化现象,如湿地面积减少、湿地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工作重点,对绿色发展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筹划。在《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强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东北地区城市群建设应加
学位
在中国数十年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化路径与模式。局部地区的城市收缩对中国的新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目前关于城市收缩的研究主要是建立于西方语境框架下,对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并不适用。并且,中国对于城市的定义也明显区别于西方城市的定义。在中国的城市管理和城市研究中,许多研究基于行政视角审视城市,而忽略了城市空间本身。以上种种,无疑使得中国的城市收缩陷入困境。因此,以实
学位
地理作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堂总结教学环节对整个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承担着归纳、延伸、应用与反思等的重要作用。应用行之有效的地理课堂总结方式组织教学可以起到开拓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等作用,提升了高中地理课堂总结教学的效果。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总结的方式为主题,主要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总结方式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非常普及,但这种手持移动设备拍摄的照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模糊现象,严重影响了图像分类、语义分割等后续的处理和应用。因此研究图像去模糊问题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传统盲去模糊方法主要利用自然图像的一些先验信息作为正则化项来求解图像去模糊数学模型,迭代估计模糊核进而估计出清晰图像,但此方法计算复杂,且恢复出的图像质量偏低。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培养当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选取典型的或者身边的案例加强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了解区域及其发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与地理知识的结合进行思考,从而形成独立的结论。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习惯于直接利用教材所给的案例,但是课本中的案例比较单一,不
学位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城市化与工业化迎来了高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工业部门作为主要污染源,面临着碳减排与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双重压力。因此,开展工业部门的协同效应研究,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工业部门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行业异质性视角,将我国工业33个行业划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学位
降雨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紊动的关键因素,植物叶片作为雨水的直接接触面,在雨滴动能作用下会发生弯曲、扭转并产生一定振动,通过振动将雨滴下落动能逐渐耗散,减缓高空雨水对土壤表面直接侵蚀。雨滴撞击树叶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复杂程度也远远超出直接研究普通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情况,以悬臂梁为代表的简化模型其性质与真实树叶差异较大,难以完全反映叶片振动的真实过程,而直接用于监测树叶振动的装置系统又相对较少,这就
学位
随着时代持续发展,教育也与时俱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我国为深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将思维品质列为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尽管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大众认可,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教学活动在英语课堂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本研究以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C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