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水稻种子曝气增氧浸种催芽机理与装置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种浸种催芽技术是寒区大规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寒区水稻生长期短、积温不足的重要手段。其中,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研究是该领域的前沿方向。针对传统浸种催芽方式供氧不足和水温不均的问题,本文梳理了气液氧传质理论,基于稻种浸种过程中耗氧和吸水规律,构建了浸种水曝气增氧的氧气通量方程,由此对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机理开展了试验分析,创新设计了寒区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装置。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提出了寒区稻种浸种催芽过程中的曝气增氧影响机理。梳理了气液相间稳态氧传质理论和非稳态氧传质理论;在分析稻种萌发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广泛种植的水稻品种(绥粳18和龙粳31)开展了曝气增氧浸种催芽条件下的稻种耗氧及吸水试验;基于浅渗理论和稻种耗氧规律,建立了曝气增氧条件下浸种水氧气通量方程,并获得了浸种水曝气增氧传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浸种水温、曝气时距和浸种时长,为提出水稻种子曝气增氧浸种催芽方法及开展曝气增氧浸种催芽装置创新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2)形成了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案,以浸种水温、曝气时距和浸种时长为试验因素,测试了曝气增氧条件下绥粳18和龙粳31的发芽率、平均根长和平均芽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增氧条件下稻种可在浸水状态下快速萌发。稻种发芽率与浸种水温、曝气时距及浸种时长显著相关;平均芽长与浸种水温及浸种时长显著相关,与曝气时距无关;平均根长与浸种水温、曝气时距及浸种时长显著相关。以水稻机械化播种要求为目标,对上述品种水稻的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分别得到了其萌发的最佳控制条件,由此形成了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方法。供试稻种萌发最佳控制条件分别为,绥粳18:浸种水温31.5℃,浸种时间41h,连续曝气增氧;龙粳31:浸种水温30℃,浸种时间44h,连续曝气增氧。(3)仿真分析了浸种箱内温度场和微气泡分布规律。针对浸种催芽过程中浸种箱内水温和氧气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曝气增氧浸种过程中浸种箱内温度场和微气泡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浸种箱内曝气口和温度维持系统注水口最佳位置。得出结论:沿浸种箱宽度方向三个种垛下分别布设曝气出口,浸种箱内微气泡分布合理,微气泡羽流对浸种水扰动作用强烈。浸种箱长边侧壁下部对称布置注水口,浸种箱内温度场均匀,种垛周围微气泡分布合理。(4)设计了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装置。为实现稻种萌发最佳控制条件目标,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和黑龙江垦区农场水稻种植作业区芽种需求量,形成了装置总体设计方案和运行流程。装置以1个加热水箱和4个浸种箱为主体,集成了水温维持系统、曝气增氧系统、冷水加热系统和输送管道系统,主要参数如下:加热水箱尺寸容积为15m×4.8m×2.1m,浸种箱容积尺寸为10.8m×4.8m×1.7m。维温水箱容积尺寸为600mm×1200mm×400mm。曝气管采用多点分布式布置,长度取为0.9m。输气支管输气量0.864 m~3/h,输气干管输气量20.7 m~3/h。空气发生器采用工作压力0.8MPa、排气量0.5L/min的空压机。锅炉额定热功率为0.7MW。(5)验证了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装置性能。在黑龙江农垦前哨农场开展了装置性能试验,分析装置浸种箱水温分布规律、浸种水溶氧量变化规律及浸种催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种浸种催芽期内,浸种箱内水温均匀度在95.7%以上,浸种水平均水温在30.2℃~31.1℃范围内微幅波动,在装置设定工作水温范围内,水温分布均匀恒定。浸种水溶氧量随浸种时长增加而平缓降低,浸种期内浸种水溶氧量均匀度最低为90.2%,浸种箱内溶氧量分布均匀。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本装置浸种催芽,绥粳18和龙粳31发芽率分别提高了8.3%和8.4%,平均芽长分别增加了0.3mm和0.2mm,平均根长分别增加了0.2mm和0.3mm,浸种催芽用时分别节约84.8%和83.3%,千克种子用水量分别节约84.0%和84.9%。
其他文献
科技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性力量,并直接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革新。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抑或载体,更是一种不断迭代更新的环境,其发展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运行模式、认知策略、环境载体、质量评价等方面,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育与形成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
学位
本文以当代新疆维吾尔族服饰与服饰文化的变迁为主线,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至今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各阶层服饰演变的轨迹,总结各个阶段其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阐明其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承继与现代服饰文化的浸润之间的交织与互动关系,及其在民族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意义与标示性作用;在分析影响当代维吾尔族服饰文化演变的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全面展示其服饰文化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所扮演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 神经发生(neurogenesis)指在个体神经系统的特定区域新产生功能神经元的过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神经发生主要发生在海马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且该区域具备终身维持活跃的神经发生潜能,这种特性是维持海马记忆及认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神经发生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钙稳态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神经元钙稳态失衡导致多种细胞生理过程紊乱,进而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
学位
权力如果缺乏约束就会容易被滥用而滋生出腐败,因其具有难以自我克制的膨胀性和向恶性。革命者希望享受革命的果实,这无可厚非,但如若其获得的新权力未被约束,创建的新社会未获良治、设立的新制度缺少良律,任由腐败继续,那么革命者享受革命果实的愿望必然也会落空。如何缚权力的猛兽至制度的牢笼,成为几乎所有自命为文明形态的社会孜孜以求的答案。整个人类社会所经历过的教训都揭示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只有让权力遇到“有界限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时代治国理政要有系统性思维。习近平在谈到当前改革的特点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作为治党治国重要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和时代境遇下也迫切需要整体性谋划和整合式发展。本文立足党和国家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
学位
最优投资和风险管理是金融数学和精算学中的核心议题。在最优投资领域,行为金融学的应用、参与型保险合同、委托-代理冲突、对冲基金中的激励机制等因素使得决策者的效用函数越来越复杂化(非凹),求解最优投资策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风险管理领域,收集各个资产的边缘分布信息是相对容易的,但各个资产之间的相依关系却很难获取和计算。本文旨在研究相关的四个前沿问题。我们研究了养老金管理的参与型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公司
学位
近年来,超声技术在军事、安全、医疗等领域的大量应用,使得非线性声学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声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声波的传播问题是声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永久课题。声波可以在任何介质中传播,声波的传播特性与介质的性质及其周围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只要是涉及振动或声波的应用技术都与声的传播发生关系。本文对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的非线性传播、声参量的激发以及非线性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
学位
社区医疗地震韧性是指社区为地震灾害做准备、应对地震灾害以及从地震灾害中恢复从而减少社区人员伤亡的能力。技术基础设施、医院和居民是社区医疗地震韧性中的三个核心社区组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上述组分中的物理因素,忽视了个体、组织的地震应对行为等社会因素对医疗地震韧性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技术基础设施、医院和居民三个核心社区组分出发,研究其中社会因素对社区地震韧性的影响机理,为提升社区医疗地震韧性提供理论
学位
湄公河流域及周边区域长期遭受旱灾影响,且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可能继续面临旱灾威胁。已有的研究在揭示该区域干旱特征、快速监测农业干旱、以及量化抗旱措施的缓解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论文首先利用跨领域国际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SIMIP)提供的全球气候数据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揭示了该区域气象和水文干旱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之后基于遥感土壤水产品开发了一套能在8天尺度监测区域土壤干旱的指标,最后综合利用预估数
学位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极为敏感。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光周期响应性是限制栽培大豆及其野生祖先地理分布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栽培大豆适应高纬度地区的遗传基础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尚未完全明确;而野生大豆适应性的遗传基础更知之甚少。因此,挖掘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纬度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并解析其对纬度适应性的进化和分子机制,不但对于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更利于优质品种的种植与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