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种典型种植制度下氮肥利用效率与气态氮损失及调控措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活性氮损失,尤其气态氮损失(如NH3和NOx),不仅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还给环境带来破坏。农学管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活性氮气体排放。为了减少农田氮素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文以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度、西南丘陵区稻菜轮作制度和东北平原春玉米单作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小区试验,分别对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施氮水平、有机肥配施下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施氮方式下的作物产量、氮利用率(或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气体排放(NH3和NO)进行了评价和测定,研究了不同调控措施对我国三种典型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氮利用效率和气态氮(NH3和NO)损失特征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  (1)在三种典型种植制度中,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和西南丘陵稻菜轮作的NH3挥发损失率(排放因子)分别为7.92%~13.00%和18.41%~33.03%,显著高于东北春玉米单作(0.10%~0.70%);在不同作物系统中,水稻作物的NH3挥发损失率(太湖地区为10.88%~18.75%,西南丘陵区为25.27%~40.93%)显著高于小麦(2.99%~3.87%)、大白菜(10.43%~25.66%)和玉米作物(0.10%~0.70%)。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度下NO排放量仅占施氮量的0.07%~0.40%,其中94%~98%来自于小麦季。  (2)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度下水稻季,通过不计成本和环境花费而最大化利用当地光、热、水分和养分资源的高产栽培模式(HY)比当地常规栽培模式(CT)的水稻产量和氮利用率分别增加了40%和79%,但是其产生的盈余氮、NH3挥发损失和NO排放损失也分别增加了70%、53%和121%。根据当地实践存在的农学管理问题,通过适度增加移栽密度、前氮后移和适度干湿交替灌溉所设计的优化栽培模式(IP)比CT的产量和氮利用率仅增加了13%和33%,但是盈余氮和NH3挥发损失却降低了62%和30%,NO排放损失没有显著增加。通过计算NH3挥发和NO排放强度(单位产量的NH3或NO累积排放量)表明,与CT相比,HY的NH3和NO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了10%和40%,而IP却消减了37%的NH3排放强度,没有显著增加NO排放强度。回归分析表明,NH3和NO排放量与盈余氮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  (3)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度下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NH3挥发与NO排放量的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一元二次多项式函数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呈线性降低,NH3挥发呈线性增加,NO排放量呈指数增加,NO排放因子呈对数增加(P<0.05)。通过权衡农学与环境利益,适宜施氮量应为180~210 kg N ha-1。而综合协调农学、环境与经济利益所获得氮肥最大净收益时的施氮量为232 kg N ha-1。  (4)在西南紫色土丘陵区稻菜轮作制度下,有机肥配施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作物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NH3挥发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和大白菜产量均呈一元二次多项式函数增加;氮利用率均呈指数函数降低;水稻季NH3挥发损失呈线性增加,而大白菜季NH3挥发损失呈指数增加。从产量利益的角度考虑,大白菜和水稻施氮量分别为276 kgN ha-1和219kg N ha-1时产量收益达到最大;从降低NH3挥发损失强度的角度考虑,大白菜和水稻最佳施氮量为171 kg N ha-1和127 kg N ha-1;综合协调农学、环境和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大白菜和水稻的施氮量分别为267 kg N ha-1和166 kg N ha-1时获得氮肥最大净收益。  (5)在东北黑土区春玉米种植制度下,不同施氮方式下作物产量、氮利用率、NH3挥发损失和土壤氮平衡的结果表明,与氮肥分次施用相比,氮肥一次性条施或点施能保证作物高产、提高氮利用率、降低NH3挥发损失和土壤表观氮损失;其中采用施氮量为165 kg N ha-1在土下18 cm(或种子下方深15 cm)点施的处理不仅提高了6%作物产量和32%氮利用率,而且还降低了60% NH3挥发损失和43%土壤表观氮损失。尿素一次性点施施用的优势在于能维持养分至作物吸氮高峰(拔节期至抽雄期)。其中,种子下方深15 cm和偏7 cm深15cm的产量、吸氮量和氮素后期供应能力均比种子下方深7 cm和偏7 cm深7 cm高。综上所述,区域农田NH3挥发损失的减排应更多地关注太湖地区与西南丘陵地区,尤其要减少水稻作物的NH3挥发损失。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度下水稻季,采用适度增加移栽密度、前氮后移和适度的干湿交替灌溉的优化栽培模式能实现水稻产量增加的同时降低气体排放,值得在太湖地区推广;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制度下小麦季,通过权衡农学和环境利益,推荐施氮量为180~210 kgNha-1,而综合协调农学、环境与经济利益的最佳施氮量为232 kg N ha-1;在西南紫色土丘陵区稻菜轮作制度下,有机肥配施下综合协调农学、环境和经济利益,大白菜和水稻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67 kgNha-1和166 kgN ha-1;在东北黑土区春玉米种植制度下,采用施氮量为165 kgNha-1在土下18 cm(或种子下方深15cm)点施的施肥方式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氮利用率,而且还降低了NH3挥发损失和土壤表观氮损失等环境风险,值得在该地区推广。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电动力学及Fenton试剂修复受苯酚污染的土壤,改变修复过程中各运行参数以研究两种方法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电动力学及Fenton氧化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出
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电源网络正逐渐成为影响电路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电源,地网络上的电压降可能导致功能失效,或者降低芯片的工作速度,从而无法满足时序设计指标。
纳米TiO2薄膜具有光催化活性和超亲水性,将TiO2薄膜载于聚合物材料表面,形成新型的功能材料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它可在聚合物材料的防老化降解、材料表面的杀菌去污、自清洁,
当今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本文以相关理论研究为依据,结合教育实践,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本论文综述了纳米铁颗粒降解卤代有机污染物、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及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在卤代有机物降解中的研究进展。   (2)利用纳米零价铁对最广泛使用的溴代阻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以及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实施,2020 年 1~2 月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贸易逆差扩大.其中,高粱产品和大豆自美国进口激增,水产品贸易
期刊
为探究提高烟草种子萌发初期和抗逆境性能力的有效方法,采用0.6 mmol/L氯化钙(CaCl2)、0.3 mmol/L赤霉素、8.0 mmol/L甜菜碱(GB)、60 mmol/L脯氨酸(Pro)、0.5 mmol/L水杨酸(S
教学工作不仅是站在前任的肩膀上重复他们做的事,而且是以前人经验为垫脚石,以自己的教学理念糅合新的教学手段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教学分为教与学两方面,不仅需要教,也需
近20年来,世界性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在全球汽车保有量超10亿且不断增长的今天,减轻汽车自重、降低油耗成了各大汽车生产厂提高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用铝合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