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租赁是债券融资渠道的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仅次于信贷工具的第二大融资工具。近年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以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为主要形式的租赁公司在为企业融通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流动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售后回租主要是通过企业将生产设备等流动性低价值高的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通过租用方式继续日常运营,并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和利息的业务活动。然而随着租赁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短融长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流动性风险在租赁行业逐渐集中。而通过引入境外资金拓展业务的租赁公司则还需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稍有不慎,将面临巨额外汇损失,甚至出现诉讼清算风险。因此,盘活存量租赁资产、提升流动性、转移相关风险的需求在租赁公司间日益强烈。资产证券化因其风险隔离优势,成为了租赁公司转移分散风险的理想选择。实体企业售后回租融资需求上,一方面,生产企业特别是重资产行业企业融资状况不甚理想。特别是中小企业,以企业信用为支持的融资往往容易遇到瓶颈,民间融资成本高昂,融资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众多国有企业去库存降杠杆要求十分强烈。因此,在融资租赁公司自身流动性难题亟待解决,企业售后租赁盘活资产、获得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背景下,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增量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被创新出来。企业与租赁公司合作,通过“资产租赁化,租赁证券化”的增量模式,企业成功借道租赁公司实现证券化融资。本文研究的案例就是该创新模式国内萌芽阶段的第一个案例。本文首先以增量证券化为切入点,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租赁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发展现状,接着从俯瞰的视角,分析了增量租赁证券化模式具体结构,各方的角色与作用以及相关的风险,最后,文章就增量模式对融资企业盘活资产、缓解融资难题,租赁公司拓展业务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其他类型底层资产进行证券化时的借鉴意义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