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祸水”形象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姬”这一历史人物一直以来是作为反面形象被载入史册,先秦的《诗经》《左传》《国语》,汉代的《史记》《列女传》等作品都有她的相关记载,本文以《列女传》为中心,对其“祸水”形象进行研究。刘向在《列女传》中将“夏姬”刻画成一位妖魅形象,她不仅拥有绝世美貌,而且还“内挟技术”,具有返老还童、魅惑人心的能力,所以“三为王后、七为夫人”,诸侯众臣都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大家为争夺“夏姬”不惜互相残杀,最后却都落得个生死国灭的悲惨下场。在作者笔下但凡和“夏姬”有过关系的人都会不得善终,她的“祸水”形象被彻底定型。但刘向编撰《列女传》有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其中塑造的贤妃贞妇是社会女性遵守的模本,特别是后宫妃嫔效法的对象,而孽嬖乱亡者则是“戒天子”、“警后妃”的教材。基于这样的目的,刘向必然站在其男性立场下来塑造“夏姬”,尽可能夸大其“祸水”的形象,无形中体现了自己对女性评判标准一一重德轻色,而失去话语权的“夏姬”只能任由其摆布,毫无反抗的余地。本文意图拨开笼罩在“夏姬”身上的重重迷雾,揭开其“祸水”形象下的真实面貌。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对夏姬“祸水”形象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旨在对“夏姬”形象及刘向的《列女传》进行简单介绍,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综述概括,并对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做出相关说明。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对“夏姬”形象进行一个溯源式的梳理,通过梳理前代典籍尤其是《诗经》《左传》《国语》《史记》等相关史料的记载,可以较为完整的了解“夏姬”一生的风流韵事。然后以《左传》中的记载为重点,分析夏姬“祸水”形象塑造的过程,并对其形象进行重新解读,分析其被塑造为“祸水”形象的根源。第二章主要以《列女传》中“夏姬”形象为核心,先通过形象上的夸张虚构、情节上的剪裁得当、结构上的引诗赋颂三方面来分析“夏姬”如何被定型为“祸水”形象。再将“夏姬”与《孽嬖传》中其他女性进行对比,分析“夏姬”与其他女性的不同,以此反衬她的无辜。最后再从“夏姬”自身条件、当时社会思想政治环境、作者主观力量渗透三方面来辨析刘向将“夏姬”最终定型为“祸水”形象的根源,借以证明刘向的目的性。第三章,分析夏姬“祸水”形象在后世的固化,白刘向将其“祸水”形象定型之后,“夏姬”的形象就一直被历史所继承,后世对其评价基本一致,不论是诗歌文赋,还是小说故事,亦或是史书、类书,凡是涉及到“夏姬”,必然对其持批判态度。第三部分为结语。说明“夏姬”实为“红颜”却非“祸水”,揭示其“祸水”形象的被构建性,并总结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其根源是男性掌控着历史的发言权,男性通过塑造女性来体现自己的思想,而女性因缺失话语权,只能被动的接受男性的构建。
其他文献
中国十七大非常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将软实力提升到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不仅使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还在就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综合国力上具有重要与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邪陷少阳,少阳枢机不利,阳热内郁,扰乱心神。本方可治少阳枢机不利,是柴胡证中和解法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和解泄热,重镇安神之效。
杨无咎是南渡时期的隐逸词人,著有《逃禅词》一卷,存词177首。他的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文学史价值,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整体研究尚待发掘和深化。鉴于此,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各种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应用,几乎每一种新的物理现象都能为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家族增添新的成员。磁电阻式传感器在传感应用
随着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软件的交付模式、应用模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软件已经成为一种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用户本地不再需
本文对国内外真空断路器操作过电压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从理论方面分析了真空断路器开断电抗器和电容器过电压产生的机理,真空断路器开断容感性负载时,由于截流现象和重燃,有
清朝三百年间,诗词创作数量巨大,由于种种原因,清诗尤其是清诗流派是文学史研究领域中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清诗流派的开端是出现在京畿地区以申涵光为首的“河朔诗派”,他们
提婆达多是佛教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有自己的教义和信徒,曾与佛陀分庭抗礼。学术界对提婆达多的研究多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考证提婆达多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而对佛经
英雄史诗《江格尔》,成于13世纪,是卫拉特草原民族口承文学的典型代表。它以氏族部落征战为题材,讲述了英雄领袖江格尔开拓、发展、捍卫宝木巴王国的过程,史诗反映了蒙古族从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金融高科技的发展,现代银行业的业务品种、管理方法不断拓展。传统的存贷业务不断更新,中间业务的地位日益提升并已成为提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