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对腹部创伤患者核心温度及其预后的影响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腹部创伤患者术中核心温度、血乳酸、术后寒战、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及术后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将40例急诊全麻下行手术的腹部创伤(CRAMS分值为6~8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于室温为21~22℃的层流手术室内完成手术,使用呼吸道湿热交换过滤器防止温度从呼吸道丢失。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加温组患者术中接通水温毯,温度设置在38℃~39℃,所输液体及体腔冲洗液全部保温至36.5℃~37℃,术中使用经温盐水浸泡过的纱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5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和术毕(T5)各时间点核心温度(鼻咽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术前和术毕的Hct;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冲洗液总量及手术时间;术前、术毕、术后24h的静脉血乳酸值;以及术后寒战发生率、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术后死亡率。 结果:①麻醉前及麻醉后15min核心温度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保温组麻醉后30min至术毕各时间点核心温度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术毕核心温度比入室时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为65%,保温组低体温发生率为30%(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保温组术毕静脉血乳酸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毕静脉血乳酸值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和术后24h(P<0.01)。③对照组术后麻醉恢复期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保温组(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保温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保温组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腹部创伤患者在没有保温措施干预时,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65%。术中低体温可使腹部创伤患者术毕血乳酸升高;增加术后寒战发生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住院天数。术中采用多种保温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核心温度下降所带来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较优越的治疗方法。冠状动脉
目的: 观察LASIK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形态的动态变化,探讨术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规律和角膜地形图在LASIK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31例(62只眼)近视程度为-1.25~-
目的:惊恐综合症(“hyperekplexia”或“startle disease”或“exaggerated startle disease”,OMIM:149400)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对外界触碰刺激及声音刺激的过强
大学理想主义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从约翰·亨利·纽曼的《大学的理想》到金耀基的《大学之理念》都成为了经典之作,但是长期深耕这个领域的作者凤毛麟角,眭依凡教授却终
期刊
前言长期以来由于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直作为心室电极常规植入的部位。但心脏生理及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起源于RVA的激动会导
众所周知,过量胆固醇在动脉内膜巨噬细胞上的积累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Macrophage-specific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m-RCT)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