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叶文学》研究——论《素叶文学》的世界性和本土性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叶文学》是一本充满精英思想的文学杂志,它长达十几年的文学创作,为香港的文学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本文对《素叶文学》的研究主要包括:  绪论首先肯定研究期刊的意义,并针对香港期刊的研究现状,梳理学界研究香港期刊杂志的方向,笔者发现学界对《素叶文学》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有待深入挖掘。  第一章主要分析杂志的现代化、精英立场和多样化的内容,分成三节来论证。第一节追溯《素叶文学》与《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的渊源,尤其关注《素叶文学》继承与发展了两刊的译介外国作家作品的传统;第二节主要从两个方面关注杂志表现出来的精英意识:一是高学历的作家群和富有办刊经验的编辑群所带来的精英氛围,二是杂志的追求所体现出来的精英立场;第三节主要说明杂志包含的体裁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力图勾画出一本弥漫着浓郁文艺气息的、真实可感的《素叶文学》。  第二章主要关注杂志中译介的外国作家作品,通过考察《素叶文学》选择的翻译对象和刊载的评论文章,发现杂志编辑译介时着重制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专辑,热衷于介绍拉美文学,关注作家对语言的敏感性。论文针对这三方面分析译介主体在历史时空下选择译介这些作家作品的原因,进而窥测素叶同人的翻译价值取向。  第三章主要论述香港作家在译介作家作品的影响下,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继承与发展。第一节概述香港文学的发展与外来文学息息相关;第二节论述《素叶文学》的译介活动对香港作家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从继承与超越两方面进行阐述,选择杂志中发表作品较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西西、余非、邱心和辛其氏,以及新锐作家曹婉霞、范伟文等人的小说进行分析,论证香港不仅有文学,而且在香港作家的不懈努力下,出现了不少创新的作品。  结语总结了《素叶文学》为香港文学所作的贡献,即《素叶文学》于困境中坚持推动和倡导具有精英意识的纯文学的文化导向,不仅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还架起了香港与台湾的文学交流桥梁。由此可以说,《素叶文学》的贡献足以令其在香港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承蒙广大作者的厚爱,近年来《煤炭学报》收稿量急剧增加,由于本刊采取严格的审稿制度,外审工作量很大,因此本刊的稿件审理费将从2010年1月1日起由原来100元/篇提高到200元/篇
多分支、小接地电流的配电线路故障测距有其固有特点和困难 ,多年来未能圆满解决。基于 RL C全分布的分布参数线路模型 ,借助多频激励故障诊断思想 ,提出了辐射状馈线故障测
一、经济运行概况rn5月份,因石化市场总体呈现下滑态势,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导致生产总量下降,产品价格两极分化,市场继续回落.rn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份,石油化工及精
期刊
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立足现代性向后现代的转换时期,基于自己的学术兴趣与研究,对于“空间”理论提出了新的认知方式。列斐伏尔首先关注到日常生活,在对日常生活
在数字式继电保护中应用最多的是富氏算法.在应用代数方法分析富氏算法的频率响应、计算基波或谐波的相量或考虑非周期分量的影响时,计算量大且物理概念不清.特别是分析变窗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以西晋竺法擭译《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和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方广宝箧经》两部异译佛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经的比较研究,描绘了各自的词汇构成面貌、语法使用情况,解释了
利用 Web技术来发布信息资源已成为目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选择合理的信息发布方式是进行电力系统信息共享的关键。作者主要提出 3种 Web网络信息模型 ,分析不同模型
2004年12月22日,在甘肃省陇南地区成县变电站,我国第一个国产化可控串补工程一甘肃碧口至成县220kV可控串补工程一次投运成功,并于12月26日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由国家电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