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伦特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她的一生所思都是对她所处的时代的回应。具体来说,她对二十世纪出现的一系列历史性事件如:极权主义制度的出现、原子弹的引爆与种族冲突等问题,做出了独有见地的批判性的思考与分析。她对“政治判断”理论的思考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并贯穿她其一生的哲学运思。最初阿伦特关注犹太人问题和极权主义问题,着重的分析了极权主义制度的产生原因及其构成要素。之后,通过对当时社会情境的观察,阿伦特强调在公共领域中行动的重要。亲历艾希曼审判,启发了她对“恶的平庸性”及相关问题的思考。阿伦特创造性地将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概念来引入政治哲学领域反对历史主义的思考方式。随着她思想的发展,其对“政治判断”阐释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致力于阐明这些变化并试着对其意义做一简要分析。文章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文章首先从整体上阐明阿伦特的政治判断理论的两个思想来源,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和康德的“审美判断力”。笔者认为,阿伦特通过对古典哲学家相关思想的重新阐释,来为在世间生存着的人提供一种思考社会问题、应对现代危机的新思路。接下来文章对国内外阿伦特研究进行了述评。与通常的观点不同,笔者认为,阿伦特在前后期的政治判断理论是一以贯之,但各有侧重的。我们应该从整体上着眼和分析阿伦特对“政治判断”理论的阐发。第一部分,积极生活中行动者的判断。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积极生活与沉思生活的分立。这部分主要分析阿伦特对“哲学——政治”二分传统的批判。(2)公共领域之中的行动。通过对极权主义的反思,阿伦特强调行动的重要性。(3)实践智慧与判断。阿伦特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思考,并从这一概念中发展出了她的判断理论。第二部分,极权主义中无思者的无判断。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作为无思者的艾希曼。艾希曼作为积极行动的人却犯下罪行,这一情况让阿伦特意识到了“无思”的问题。(2)责任与判断。通过艾希曼的审判及其他战后审判,重新分析在极权主义下的个人判断及相关责任问题。(3)思考与判断。为了抵抗“无思”的可怖,阿伦特认为人应当担当起个人责任,人应该主动思考。笔者在这一部分将阐明思考的样态及其与判断一体两面的关系。(4)偏见与判断。偏见作为思考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出现,我们应当去呈现和消除偏见,并且意识到偏见和判断实际上有诸多共同之处。第三部分,心灵生活中旁观者的判断。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阿伦特对康德政治思想的解读。包括阿伦特对康德批判性思考做的政治哲学式的解读以及她对康德“旁观者”概念的着重分析。阿伦特试图说明康德“未曾言明的政治哲学”。(2)阿伦特对《判断力批判》做了政治哲学式的解读。她通过对审美活动中的旁观者与行动者、想象力和共通感这些元素的分析,找到了一种对政治事件的新的判断方式,以此拯救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