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典型城区大气中多环芳香类污染物的干湿沉降特征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由于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大气沉降,包括大气湿沉降和干沉降,是大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土壤、水体等其他环境介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前期研究多针对湿沉降或干湿总沉降,对于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干沉降认识还比较少。重庆拥有三峡库区80%的面积,其大气污染会通过大气沉降等过程影响到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本研究采集了2019年1月至12月重庆主城区、万州和涪陵城区三个采样点的干、湿沉降样品,分析了大气沉降中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包括母体多环芳烃、含氧多环芳烃衍生物和硝基多环芳烃衍生物(PAHs、OPAHs和NPAHs)的沉降特征、潜在来源及其对水体的贡献。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主城的湿沉降样品中,?28PAHs、?10OPAHs和?13NPAHs的年均浓度分别为725±606、1311±1416和8.25±10.2 ng/L,其时间变化主要受到降雨量和大气颗粒物沉降的影响。万州的?28PAHs、?10OPAHs和?13NPAHs的年均浓度分别为599±415、241±198和27.9±29.7 ng/L,涪陵的年均浓度分别为587±371、780±761和14.1±25.3 ng/L。万州和涪陵这两个采样点的PACs的时间变化显著,但与降雨量和颗粒物沉降无显著相关性。湿沉降样品中的大多数PAHs主要分布在颗粒相,而OPAHs和NPAHs主要分布在溶解相,可能是因为N/OPAH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比PAHs低。(2)三个采样点PAHs、OPAHs、NPAHs的干沉降通量年均值均高于其湿沉降通量年均值(主城:2992、2109和32.3 ng/m~2/d vs.1234、2007和17.3 ng/m~2/d;万州:2145、772和7.28 ng/m~2/d vs.1010、444和25.9 ng/m~2/d;涪陵:2724、1158和81.5 ng/m~2/d vs.956、1025和39.2 ng/m~2/d)。这表明三个采样点的PACs,特别是PAHs,主要通过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通过对物质组成和时间变化的结果分析发现,在降雨量较高的月份PACs的湿沉降占比越高,同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PACs湿沉降占比越高。这说明湿沉降通量主要受到降雨量、颗粒物沉降和污染物化学性质(如水溶性)的影响,而干沉降通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PACs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大气中的气粒分配、颗粒粒径分布等。(3)PACs的特征比值结果表明,主城、万州和涪陵城区三个采样点大气沉降中的PAHs主要来自燃烧排放,OPAHs主要来自二次生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城的大气沉降样品中的PACs主要来自交通排放(48.6%)、煤炭燃烧(13.4%)、石油源(5.9%)和二次形成(32.1%);万州区大气沉降中PACs主要来自煤炭燃烧、交通排放和二次形成的混合源(78.2%)以及生物质燃烧排放(21.8%)。涪陵大气沉降中的PACs主要来自交通排放、煤炭燃烧和二次生成,各个来源分别贡献了52.0%、38.4%和32.1%。(4)重庆主城、万州、涪陵三地的PAHs、OPAHs和NPAHs的年沉降量分别为7.76、7.81和0.10 t/yr,2.48、0.96和0.03 t/yr,1.37、0.89和0.04 t/yr。全年三峡库区水体PAHs、OPAHs和NPAHs的沉降量分别为2.87、2.23和0.04 t/yr。本研究首次将箱子模型应用于评估有机污染物沉降对水体的贡献。结果表明,PACs对水体的贡献多为3%~45%。相比于直接估算法得到的多数PACs贡献超过100%的结果,箱子模型的结果更为可靠。对比枯期和汛期,对于多数PACs,大气沉降在枯期对水体的贡献高于汛期,这主要与不同时期的径流量和湿沉降通量的差异有关。对于OPAHs来说,大多数单体对水体的贡献值都出现了超过100%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些OPAHs易于在水中发生转化。这说明箱子模型对于评价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合物的结果更加可靠,而不适用于评价易于在水中降解的污染物。
其他文献
离子交换膜具有高离子选择透过性、高导电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渗析、电容去离子、燃料电池等水处理与能量生产领域。然而,浓差极化条件下,荷负电的有机物会导致荷正电的阴离子交换膜发生有机污染,极大地限制了离子交换膜相关工艺的推广应用。当前,有机物性质对阴离子交换膜有机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仍不清楚。本论文基于灵敏的电化学评价方法,对阴离子交换膜的有机污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如下研究:首先,系统表征了变
学位
编队飞行是指多无人机保持一定队形飞行的状态,相比于单架无人机执行任务,编队飞行能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和成功率,因此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编队执行任务全过程面临的问题,致力于增强编队自主飞行能力,本文研究了无人机编队控制、编队离线航迹规划和在线航迹重规划方法。编队控制是编队飞行的基础。首先利用航路点信息建立了适合描述编队相对状态的旋转坐标系,根据纵向和横航向解耦的带自动驾驶仪的无人机三自由度运动学模
学位
Zn2+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元素,在许多工业活动中被排放到环境中。过量的Zn2+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与传统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因其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尤其是基因工程菌,成为一种更具前景的重金属去除技术。因此,筛选一种能够增强细菌对Zn2+胁迫反应的靶基因至关重要。但目前对于相关基因以及工程菌抗性系统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此外,研究表明纳米封装蛋白通过隔离有毒物质,封装功能
学位
厌氧氨氧化工艺因能耗低,无需外加碳源,运行成本低等特点被视为一种可持续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而受到广泛关注。厌氧氨氧化菌属嗜温菌,其需要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才能维持其正常氮代谢活性。低温会对厌氧氨氧化菌代谢产生胁迫作用,进而严重影响该工艺的脱氮性能。因此,厌氧氨氧化菌对温度的高敏感性严重地制约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主流工艺中的应用。如何维持厌氧氨氧化菌在主流工艺条件下的高效脱氮性能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亟
学位
四环素(TC)含有多个苯环且分子量大,具有稳定、隐蔽、难降解等特点,会使其在水环境中长期富集,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缓解此类问题,针对TC废水的治理技术应运而生。而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因其氧化性强、二次污染小、反应条件宽泛等特点受到关注。其中,以碳铁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的非均相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能避免金属浸出造成的二次污染,提高催化剂的电子传递效率,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碳-金属复
学位
六价铬(Cr(Ⅵ))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固化/稳定化处理中,Cr(Ⅵ)通常被还原为毒性更小、更稳定的三价铬(Cr(Ⅲ))。但环境中存在锰氧化物等天然氧化剂,它们能够将Cr(Ⅲ)重新氧化为Cr(Ⅵ),增加环境污染风险。磷酸盐是环境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农药或含磷化肥的施用使其在农田土壤中富集,浓度达100-3000 mg/kg。当磷酸盐与Cr(Ⅲ)共存时,磷酸盐可能与Cr(Ⅲ)形成沉淀物,还
学位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其用量大、难生物降解和潜在的生态毒性而日益受到关注。盐酸四环素(TCH)是四环素类抗生素中的一种,因其更容易被吸收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养殖行业。然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难以将其去除,致使TCH在自然水环境中不断累积。TCH长期暴露在水环境中会使得致病菌产生抗药基因,进而使得该致病菌引发的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另外,TCH在生物体内累积会影响生物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近年来,基于过硫酸盐的
学位
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我国境内水体的有害藻华在频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上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由铜绿微囊藻引起的蓝藻水华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在太湖、巢湖、滇池中,微囊藻常常成为水华优势藻种,导致微囊藻的防治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针对铜绿微囊藻引起的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的研究,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以环境因素变化为主的外因,以及以蓝藻生理特性为主的内因两方面。光作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对藻
学位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氮、磷是受纳水体的重要污染源,尾水深度处理对水体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尾水的深度处理方式存在投资高、能耗高及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不利于长期稳定的深度处理。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的低碳、可持续生态处理技术。然而,由于尾水中缺乏有效碳源,导致传统CW中总氮的去除效能偏低,且伴随强温室气体N2O的释放。因此,强化
学位
近年来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银(Ag NPs)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技术、电子、医学、环境修复、生物传感器、农业和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纳米银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释放到自然水生环境中,并随食物链积累造成严重的生态风险;纳米银潜在的环境风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关注热点,而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是构成众多生态系统中水生食物链的基础,又因其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常被用作评价外界污染物生物效应的模型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