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价值:近代中国刑事法制的转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afe11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近代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刑事法制转型的历史过程,研究这一阶段刑事法制中“规范一价值”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借助于对刑事法制近代发展史的具体描绘和本质揭示,阐述“平权”因素的增长和“特权”因素的衰减是刑事法制向现代转型的特征,来说明权益因素的变迁与刑事法制转型的关联,通过对刑事法制近代转型过程的具体认识为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作一点铺垫。 近代刑事法制的转型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原因是中国帝制无能应对内忧外患而导致国家危机和皇权衰落,引发社会对传统专制法制文化的批判和唾弃,清政府不得不在法制上让步,以保政权,进而引入现代法制的形式以及相应的价值,形成了与以前不相同的刑事法制样式。 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广州武汉革命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刑事法制法典,总体上说在转型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但时有反复。在这时期,尤其是在国民党统治后期,以特别的刑事法制来维护国民党的党治军治,维护特权统治,使刑事法制倒退、反现代化,表现了刑事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性。 本文的考察材料主要为刑事实体法和刑事司法制度两类,两类中又分别普通法(典)和特别法,还采用了少量的立法制度和案例。这些不同类型的规范(及体系)现象都表现相应的价值实质,都与一定的权益和秩序相联系。 本文认为,不同刑事法制“规范一价值”样式的出现,是与权源(权力的来源)的性质有根本性的关联。因此,法治的前提是治法,治法的基础是治权。
其他文献
间接实行犯的根本问题是其性质问题,间接实行犯理论上的难题和争议亦根源于此。间接实行犯具有正犯性,这为理论界的共识,但是有学者在阐述间接实行犯的诸多问题时,总是从共犯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也是集体智慧的具体表现。而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展开具体、明确与深入的解析,将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带来重要的价值。而就此笔者
在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刑事违法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但是,作为犯罪形式特征的刑事违法性只是一个没有实体内容、依附于社会危害性的形式概念,实际上只是对以社会危害性
某锌精矿冶炼厂拟采用闭路磨矿方案来改善砂磨机对一段浸出渣的磨矿效果。针对冶炼厂工艺要求尽量少补加水的实际,本文对采用闭路磨矿后矿浆浓度、粒度组成对分级机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使用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观察组(60
根据科技产品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而精,体积也由小到大再到小而精的这一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以及电声器材随着使用环境和规模的变化,对电声器材提出新的使用需求的形势下,指出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