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变化,以期评价洁肤洗液的临床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VV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年04月至2019年12月在恩施州民族医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变化,以期评价洁肤洗液的临床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VV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年04月至2019年12月在恩施州民族医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氟康唑口服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停药1~3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以及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并评估停药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57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两组实际完成率分别为93.33%、96.67%。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治疗前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92.9%)优于对照组(69.0%)。3.VVC临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差异显著(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下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5.真菌学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停药3月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7.7%)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氟康唑口服相比,加用洁肤洗液熏洗后没有降低真菌学转阴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VVC临床评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及部分中医证候,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并且预防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氟康唑口服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本项目在前期研究证明了Cullin7蛋白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生存周期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下调Cullin7的表达,阐明其对神经胶质瘤SHG44细胞细胞生长周期、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以期探寻神经胶质瘤新的诊疗靶点。方法:设计三条沉默序列,以shRNA沉默Cullin7基因,并转染胶质瘤SHG44细胞,蛋白质印迹法验证沉默效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
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持续发展,关于肝癌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转移率及复发率仍高居不下,所以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了解HXEB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为肝癌侵袭转移提供新的参考,以及为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RT-q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130例肝癌组织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征并分析归纳伴肝损害相关危险因素,为IM及伴肝损害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IM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年龄,将他们分为≤3岁、37岁、>7岁三组,运用SPSS26.0软件统计分析恩施地区IM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治疗及伴肝损害危险因素。结果:1.流行病学特点:时间分布:20152020年发病例数分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3(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 3,GLI3)蛋白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IC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0对ICC组织和
目的:探究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关系及对PIS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糖类抗原125(CAl25)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诊断价值,为EC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143例(EC组);同时期同年龄段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9例(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及子宫颈癌(CC)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归因率,为CC的筛查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541例SIL及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子宫颈癌组。获取各组患者的HPV分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惊厥发作而住院的49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⑴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别为:热性惊厥247例(50.3%),癫痫96例(19.6%),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患者临床特点及盆腔粘连情况,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盆腔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术中粘连情况和治疗情况等。结果:(1)临床特点:109例盆腔脓肿患者19~67岁,平均43.68±9.07岁;城镇居民患者占31.19%,农村患者占68.81%;平均妊娠次数2.54±1.54次,平均分娩次数1
背景:本研究基于恩施州科技局项目《恩施市妊娠期特异性血清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研究》进行。目的:探讨恩施市妊娠妇女特异性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Serum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参考区间,并总结不同孕期FT3、FT4、TSH的动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