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稳健性一直是会计学界关注点之一,尤其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并进而演化成全球的金融危机后,人们更加认识到会计稳健性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过度自信心理会影响其做出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经营效率效果,损害公司价值的提升,而会计稳健性的选择关键在于管理层的决策,我国会计准则也允许管理层根据企业情况进行职业判断,为其在会计政策上提供了选择空间。由于所有者和管理层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管理层会为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非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影响会计稳健性。为了减少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抑制管理层过度自信,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公司寻求通过建立治理机制来激励和监督公司的管理层,减轻目标偏离造成的危害,塑造良好市场形象。因此,本文利用沪深A股公司2011-2014年数据研究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如何影响会计稳健性水平,又由于企业为制约管理者非理性行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建立了治理机制,所以在模型中添加公司治理变量,选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制约管理层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影响稳健性水平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受控制幻觉、自利归因和君臣等级思想影响,会表现过度自信认知偏差,提前确认相关收益,延迟确认费用损失,降低了企业的稳健性水平。公司治理变量中股权集中度机制和国有控股情形并未减轻这种负向的影响作用,而债务约束机制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制约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企业应当避免较高的股权集中度,控制好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国家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的监管、聘任与考核机制,同时债权人应当发挥有效作用,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稳健性水平,改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治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