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是跨国高等教育,或者说跨境高等教育在中国的特殊实践,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一部分。中方高等教育机构在与外方合作的过程中,移植外方高等教育模式,复制外方课程结构,直接引进外方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在中国本土条件下将外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课程实施,必然存在着文化适应的问题。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首先在对文化适应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明确了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并找到支撑该研究的理论依据,分别是语言适应理论、阶段适应理论和组织适应理论;然后依托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了C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施的文化特征,并对该专业的教辅人员、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校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访谈,从学生对该专业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适应、课程内容的适应、课程参与方式的适应以及校规中与课程实施有关部分的适应,发现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问题,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本研究对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并克服这种文化适应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本文认为,中国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呈现三阶段特征,分别是开放阶段、挫折阶段和平衡阶段;产生不适应的原因有个体层面的,例如学生的自我评价过高、文化的权威意识、学术成就评价准则以及对获得成就的感知,也有制度层面的。建议学校建立长久的制度以持续的关注学生,快速且有效的跟进学生评价反馈机制,有意识地调整生源结构,增加中青年欧美教师的比例以及营造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克服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问题。
其他文献
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为研究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方法。巴泽尔的学术地位虽然没有新制度经济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诺思那样显赫,其产权理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品质人才的重担,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已成为深化
本文由前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类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论述蒙古族赛马的起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次在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金融动荡或者金融危机中都可见金融衍生品的身影。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衍生品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尤其在2008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给予康复
地域文化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源泉,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公共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出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传递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
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文化感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学界涌现出了一批关于文化变迁的应用性理论成果,但从民族学的视角研究兵团多民族杂居社区民族文化变
李斯特作为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最先提出了国家经济学的概念,是第一个将生产力以系统的形式予以分析的伟大经济学家。李斯特将生产力理论做了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的区分,并侧重
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各国纷纷注重研发的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决定性作用,关系到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高科技产业及对国家有重大战略意
红河哈尼梯田旅游,顺应了市民及其它人回归大自然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推动哈尼梯田旅游成为红河南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二部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