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龋病(Dental Caries)是人类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在各种防龋方法中,氟化物作为有效的防龋药物,其作用已被众多学者所公认。但在肯定其防龋作用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一些不尽人意处,如使用含氟制剂防龋的人中仍有许多人患龋。随着防龋研究的不断深入,激光因其能有效地提高离体人牙的抗酸性而引起关注。脉冲Nd:YAG激光具有柔韧的光导纤维传输光束、红光同路指示,易于到达口腔内治疗部位。但高能量激光的作用高于低能量激光,其热效应会损伤牙髓,因此对单独使用激光防龋的作用尚存争议。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低能量激光照射前后辅以其它防龋措施(氟化物),不但可增强防龋效果,而且降低了激光使用的能量,提高了氟化物的利用率,使安全性得以提高。然而目前对于激光特别是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物防龋效果的研究大多仅局限于离体牙研究,且激光与氟化物作用方式、所用激光剂量尚有分歧,对其安全性以及临床适用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目的:在固定氟化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前提下,探讨脉冲Nd:YAG激光结合氟化钠防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获得激光与氟化钠的有效作用方式、激光的适合剂量参数,初步探索其防龋机制,确定激光结合氟化钠防龋在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材料和方法:1. ①将200个离体人牙按常规分别制备成100个牙釉块、牙本质块和牙骨质块。通过脱矿实验、钙离子选择性电极测离体人牙Ca2+溶出量(ppm),探讨激光结合氟化钠提高离体人牙抗酸性能的有效性、激光与氟化钠的有效作用方式、激光的适合剂量参数;②另选80个离体人牙同法预备。结合前面确定的实验条件,通过人工致龋实验、偏光显微镜观察人工龋形态和人工龋深度,从形态方面探讨激光结合氟化钠提高离体人牙抗龋力的有效性。2. 选用12~15周岁青少年因正畸需拔除的健康恒前磨牙,用前面确定的激光剂量照射,依即刻、3 d、14 d三个不同观察时间拔下,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从组织学水平动态观察激光热能对正常牙髓组织的影响,在体内评估该激光剂量的安全性。<WP=9>3. 将86个实验牙分激光加氟化钠组、激光组、氟化钠组和空白(不处理)组处理后,将16个实验牙(其中8个经人工致龋实验处理)常规扫描电镜(SEM)制样,观察牙面超微结构改变;其余牙纵劈为二半,将纵面抛光后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分析氟离子分布水平,初步探索激光结合氟化钠作用的防龋机制。4. 选择年龄在12~15岁、需进行正畸治疗、家长同意的青少年30名作为受试者,将其恒前磨牙、第二恒磨牙(共计360个牙,按照WHO第三版龋病诊断标准检查无龋坏)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个受试者的4个同名牙随机分成激光加氟化钠组、激光组、氟化钠组和空白(不处理)组进行处理;8个月后采用WHO第三版龋病诊断标准检查4组恒牙龋患状况,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 ①牙面涂增效剂,用激光〔能量密度30 J/cm2(牙釉质、牙本质)、22 J/cm2(牙骨质)〕照射后,再用2% NaF液处理4 min,可有效降低离体人牙在人工脱矿液中脱钙,提高离体人牙抗酸性。其作用优于激光和氟化钠的单独作用;②激光结合氟化钠作用减少了离体人牙在人工致龋液中脱矿,有效阻止离体人牙人工龋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早期龋再矿化。其作用优于激光和氟化钠的单独作用。2. 激光防龋所用的剂量未对患者造成不适感,也未对牙髓造成不可逆性损害。3. 激光结合氟化钠处理后的实验牙:表面出现部分熔融状改变和再结晶;其氟吸收峰值及氟进入牙齿硬组织的效应深度均较单纯加氟组、激光组、未处理组明显增加,促进了CaF2类晶体和氟磷灰石的形成,在牙齿内部形成了氟的储存库;适度的热效应使有机基质肿胀,阻塞了离子扩散通道;牙齿表面玷污层被去除。 4. 激光结合氟化钠用于临床防龋,疗效可靠、安全,较激光和氟化钠单独作用防龋有一定的优越性。结论:适宜参数条件下的激光与氟化钠作用后使牙齿硬组织表面部分熔融、改变牙齿硬组织晶体结构、增强牙齿硬组织对氟离子的吸收、促进CaF2类结晶和氟磷灰石的形成、形成氟的储存库、适度的热效应使有机基质肿胀阻塞离子扩散通道、去除了牙齿表面玷污层,有效提高了离体人牙的抗酸性,阻止了离体人牙人工龋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早期龋再矿化,因而具有防龋性能;其作用安全,不会对牙髓造成损伤;用于临床防龋可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