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本地区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的关系,评估子宫位置、憩室相关径线及憩室面积与CSD患者经期延长天数之间的相关性。对比三种手术方式,即阴式手术联合宫腔镜电灼术、宫腔镜手术及阴式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三种手术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07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有剖宫产史妇女504例,并行三维经阴道超声检查,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次数、B超数据,并统计。根据三维经阴道超声图像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75例,其中有症状者45例,无症状者30例。收集纳入研究的75例确诊患者年龄、剖宫产次数、剖宫产时间、超声数据、临床症状等相关数据,并持续随访统计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的手术相关数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B超数据变化情况,按不同术式,将其分为三组:宫腔镜手术组、阴式手术组、阴式手术联合宫腔镜电灼术组3组,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因素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及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04例有剖宫产史者中,有1次剖宫产史者共408例,有2次剖宫产史者93例,有3次及以上剖宫产史者3例。行三维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出75例CSD患者。其中有一次剖宫产史中CSD患者41例(10.05%),有2次剖宫产史中CSD患者32例(34.41%),有3次及以上剖宫产史中CSD患者2例(66.67%)。P<0.05,CSD发病率随剖宫产次数增加而上升。2.504例有剖宫产史者中,有前位子宫322例,后位子宫182例,其中前位子宫CSD 发病率为 9.32%(30/322),后位子宫 CSD 发生率为 24.73%(45/182)。P<0.05,后位子宫较前位子宫更易发生CSD。3.75例诊断为CSD患者中,有前位子宫30例,后位子宫45例,有46.67%(14/30)的前位子宫患者有经期改变症状,68.89%(31/45)的后位子宫患者有经期改变症状,P>0.05,CSD患者是否出现经期改变症状与子宫位置无关。4.有经期改变症状组(45例)及无经期改变症状组(30例)平均残余肌层厚度分别为2.06±1.34mm、2.98±1.72mm,P<0.05,有症状患者残余肌层厚度显著低于无症状患者。有症状组的平均憩室宽度12.60±6.65mm、憩室高度7.47±4.74mm、憩室深度7.31±3.84mm,显著高于无症状组的平均憩室宽度8.40±3.49mm、憩室高度5.04±2.36mm、憩室深度5.11±2.22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憩室下缘距宫颈外口距离分别为33.11±4.29mm、34.03±3.32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有症状的45例患者中,前位子宫患者经期平均延长天数6.21±2.21天,后位子宫经期平均延长天数6.55±3.04天,P>0.05,不同子宫位置患者之间的症状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6.以经期延长天数为判断症状严重指标,憩室宽度、憩室高度、憩室深度、残余肌层厚度、憩室下缘距宫颈外口距离、憩室面积大小与经期延长天数的相关系数R值绝对值均小于0.2(憩室宽度R=0.119,憩室高度R=-0.054,憩室深度R=-0.091,残余肌层厚度R=0.052,憩室下缘距宫颈外口距离R=-0.106,憩室面积R=0.041),P>0.05,憩室各径线与经期延长天数无明显相关性。以憩室面积的大小为标准将45例有症状患者分为1~3级,1、2、3级组平均经期延长天数分别为6.73±2.41天、5.50±2.81天、5.50±2.81天,P>0.05,经期延长天数与憩室面积分级无明显相关性。7.以残余肌层厚度改善情况作为评估疗效标准,宫腔镜手术组有效率为38.5%,阴式手术组为73.3%,阴式手术联合宫腔镜电灼术组为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经期延长改善情况为评估标准,三组术式有效率分别为46.3%、53.3%、6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憩室深度变化情况为评估标准,三组术式有效率分别为46.3%、67.7%、8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与剖宫产次数及子宫位置相关。CSD发病率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后位子宫较前位子宫更易发生CSD。2.有症状患者残余肌层厚度显著低于无症状CSD患者。有症状患者憩室宽度、憩室高度、憩室深度显著大于无症状CSD患者。CSD患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子宫位置及憩室下缘距宫颈外口距离无关。3.有症状CSD患者经期延长天数与子宫位置、憩室宽度、憩室高度、憩室深度、残余肌层厚度、憩室下缘距宫颈外口距离、憩室面积大小、憩室面积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4.阴式手术联合宫腔镜电灼术可明显增加残余肌层厚度,且在改善经期延长天数、减小憩室深度上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阴式手术及单纯宫腔镜手术,是有效率高、能一定程度降低手术风险及复发率的更优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针对骨肉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很少。阐明调控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可能会为这种致命癌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跨膜蛋白Tspan9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Tspan9作为骨肉瘤癌细胞转移调控因子的分子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检测骨肉瘤细胞株中的基因表达水平,CCK-8、平板克隆、Transwell、创面愈合等方法检测骨肉瘤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龄期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哮喘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特征,并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哮喘患儿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哮喘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和肺功能的干预效果,为科学地治疗哮喘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选择55例在2020年06月-2021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募的符合条件的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纳入研究,30例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符合条件的健康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识别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的枢纽基因,并探索其对于ESCC的调节作用及在未来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出ESCC发生发展的枢纽基因着丝粒蛋白E(CENPE)基因和WD重复序列和HMG-box DNA结合蛋白1(WDHD1)基因,并分析了 CENPE和WDHD1在不同食管癌临床亚型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特征。检测组织芯片中CENPE、WDHD1蛋白的表达
学位
目的:研究肩袖损伤患者脂肪浸润程度与患者术后疼痛、术后肩关节功能的相关性;为指导肩袖损伤患者修补术后康复和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诊断为肩袖损伤在我科行肩袖修补术的130例(肩)患者,经筛选后纳入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
学位
目的: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弥补了血清学定型技术在疑难血型、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的产前诊断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本研究旨在利用二维聚合酶链反应(Two-dimension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2D PCR)技术快速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
学位
目的:探讨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specific molecule-1,Endoca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诊断、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
学位
目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内源性或者是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它的特征主要是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强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形成的关键细胞,m6A可以调节BMSCs成脂分化与成骨分化之间的转换,甲基转移酶介导的m6A动
学位
目的: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因其恶性程度较高且易产生化疗耐药,预后极差。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处于瓶颈期,亟待探索胰腺癌化疗耐受的可能机制。作为一种微小RNA,有研究表明miR-61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miR-613与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的耐受性还没有相关的研究。鉴于此,拟体外研究miR-613在耐吉西他滨胰腺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胰腺癌细胞耐药的可
学位
目的: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因为它发病隐匿、进展快,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已经处于较晚期,故胰腺癌预后极差。据先前研究发现,ARF6(ADP核糖基化因子6)与MAPK/ERK通路存在相互激活的关系。通过探索ARF6的下游分子,寻找并证明ARF6调控MAPK/ERK通路的分子及机制。进而探索该分子(即DUSP6)对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凋亡等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差异表达ARF6的胰腺癌细胞进行
学位
目的:1.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的病理诊断进展。2.探讨DLBCL,NOS中热点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3.探讨DLBCL,NOS中热点基因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6年到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98例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镜下形态、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