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S1PR2的活性可下调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phK1和MCP-1的表达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糖及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特异性拮抗剂JTE-0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鞘氨醇激酶1(SphK1)、S1PR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GMC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含5.5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HM,含5.5mmol/L葡萄糖、24.5mmol/L甘露醇)、高糖组(HG,含30mmol/L葡萄糖)、JTE-013干预组(HJ,含30mmol/L葡萄糖、10μmol/LJTE-013)。实时定量PCR检测培养0、12、24、48h的细胞中SphK1、S1PR2、MCP-1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MCP-1的蛋白表达。  结果:  1、高糖培养下的大鼠GMC中SphK1、S1PR2mRNA的表达在12h下降,之后随着时间延长基因的表达量升高,48h达最高。MCP-1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12h表达已升高,24h表达为最高,48h的表达下降,与N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高糖诱导大鼠GMC的MCP-1蛋白分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与N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GMC经JTE-013处理后,高糖继续培养24h,HJ组与HG组对比,SphK1、S1PR2、MCP-1mRNA及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  结论:  抑制S1PR2的活性可引起高糖培养下的大鼠GMC中SphK1、MCP-1表达下调,从而减轻GMC的炎症反应,可能为DN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应用Mimics软件制作个体化预成型钛网在眶下壁骨折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40例单纯性眶下壁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传统组和预成
目的通过观察超声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了解BTX-A对缓解患儿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的疗效以及其治疗的时效性。材料和方法选取
前言:  肝纤维化是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与沉积,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判定在慢性肝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