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托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现代化动机与道路理论的误解——试析《经济成长的阶段》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当然也引来了很多理论家的批判,其中罗斯托就是属于后面一种的典型。罗斯托在他1960年发表的以“非共产党宣言”为副标题的著作《经济成长阶段论》中,对马克思就进行了所谓的批判。但本人认为,罗斯托几乎完全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误解,如人为的分割马克思恩格斯早年与晚年的理论,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混为一团、不加区分等等。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他们有关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动机、现代化的道路的理论,拟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从罗斯托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责难谈起。罗斯托运用的策略是,首先对马克思恩格斯动机理论进行早期与晚期的分割,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动机理论是与罗斯托自己一致的,从而集中火力攻击马克思恩格斯的早年动机理论。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年与晚年的理论是一体的,并不相互矛盾,只是论述的侧重点不同罢了。罗斯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早年与晚年是矛盾的,这个论断的科学性就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部分,主要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与罗斯托关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的理论,这些问题包括这些国家在什么因素的影响下开始现代化运动的?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需要完成那些变化?另外,又以俄国发展为例,对比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与罗斯托的观点。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与罗斯托不同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因为马克思是属于马克思主义阵营,表现主要是国际主义、革命倾向和群众史观。罗斯托属于自由主义阵营,表现主要是民族主义、改良保守倾向和英雄史观。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伴随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经济学发生深刻变革,用严格的逻辑进行严密的推理和精确深刻的分析成为经济学发展的趋势。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正是这个趋势的
生死观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基础,它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决定着人赋予他的生活以什么样的意义。作为一种主观态度,生死观所体现的是生命与
从1969年全球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网建立起,互联网已存在近半个世纪,但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才被理论界所关注。理论界的研究虽
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一个能够解决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严重的“人的发展和社会正义”问题的令人满意并且充分的正义理论。本文论证,与其他正义理论——包括“功利主义的福利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城市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正在纳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大家的共识。尽管“城市经营”的概念与“经营城市”的思想是近年来才刚
信仰作为一种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牵导人们生活的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自身发展中不可或缺。信仰困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性的世界性难题,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面临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