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芝物理诱变选育新菌株的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info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采用Co60-γ射线辐射诱变、紫外诱变、航天卫星搭载诱变和离子注入诱变等方法对樟芝326菌株进行了物理诱变育种的研究。   樟芝经Co60-γ射线辐射后,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致死率逐渐升高。300Gy对樟芝菌丝片段进行诱变,可以获得较大的突变率。樟芝经紫外诱变后,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菌体死亡率逐渐增加。离子注入诱变和航天搭载诱变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诱变效果。   经拮抗试验和菌丝体培养试验共筛选出42个诱变菌株。加上本实验室保存的324、325两个菌株和出发菌株326,共计45个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测定结果分析:两种同工酶的酶带清晰可见,45个樟芝菌株共检测到18条酶带,诱变效应明显。综合两种同工酶电泳的试验结果,对45个樟芝菌株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7的水平上,划分为4个群。   ISSR分析结果显示:用引物W2扩增后出现的大小为1.1Kb、2.3Kb1.7Kb、2.4Kb的条带基本都存在于经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中,据此推断这些位点可能是樟芝的紫外诱变位点。用引物W2扩增后出现的1.3Kb、2.4Kb两个条带,用引物W5扩增后出现的大小为2.5Kb的条带,基本都存在于Co60-γ射线辐射诱变产生的菌株中,故推断这些位点可能受Co60-γ射线辐射诱变效应的影响较大,易发生突变。通过对45个樟芝菌株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7的水平上,划分为5个群。   选择具有代表性且培养性状良好的Lb、Zg、Gg、Zr、327以及324、325、326共计8个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出多糖和三萜高产的优良菌株。   经液体发酵试验发现,参试的樟芝8个菌株在培养的前6d均处于对数生长期,第7-8d生长速度减缓,从第9-10d起开始出现菌丝自溶现象。327菌株为筛选出的多糖和蛋白质高产菌株,Gg为筛选出的三萜高产菌株,且它们与出发菌株326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物理诱变效应明显。
其他文献
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scab)是全球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引发严重的产量损失,同时降低小麦的品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菌源数量、寄主抗病性及生育时
分别于2008年8月、10月,2009年1月、3月,在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对广益福园艺和兰盈富贵竹场进行的4批次调查,结果表明,两个富贵竹厂主要发生以下四种病害:(1)由黑曲霉(Asperg
民航业的发展要坚持科技创新,以信息技术为引领,加快智慧民航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要创新管理与服务,促进生产,提高服务水平.
鳞翅目成虫趋向并吸食湿泥沙、汗液、眼泪、粪便、动物尸体腐烂液的行为称之为“趋泥”(mud-puddling)行为,“趋泥”行为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获取钠离子,本文以棉铃虫为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进一步发挥好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常规微生物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C和L-3在分类学上均属于地衣芽孢杆菌。经对两菌株摇瓶发酵液抑菌活性初步测定,表明其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
1938年春,母亲康美云带着不到5岁的我从家乡晋西北柳林县到延安去寻找父亲王达成。然而此前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与白区无法取得联系,所以待我们见面时,父亲已在延安组
江苏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0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011年全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
众所周知,固体的分散度和其它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会被磨矿机的机械应力所改变。由于结构缺陷以比应力形式集中在薄表面层上,机械活化的作用不仅对高分散度,而且对颗粒粒度(
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丝状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玉米大斑病是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流行年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了解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