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波裂解水葫芦制备的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对能源的需求极其迫切。同时,随着国内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人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也十分巨大。而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再生能源,有望取代化石能源成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池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导致水中铅污染超标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本课题以同样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水葫芦为材料,通过微波裂解技术制备生物油和生物炭,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寻找新方向的同时也研究了水葫芦生物炭在铅污染水体净化方面的发展潜力,并为水葫芦的治理寻找新的出路,实现水葫芦变废为宝的目的。本文首先用微波裂解炉高效低成本地裂解水葫芦制备生物油和粉末生物炭;设计并制造成型模具;选取有机粘结剂酚醛树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无机粘结剂膨润土作为变量,对铅的吸附值作为因变量进行四组生物炭成型吸附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微波活化功率、成型压力和成型比例三个因素的最佳参数值为中心值,以成型炭对重金属铅的吸附量为指标,利用Design-expert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一指标的实验。从而得到由水葫芦粉末生物炭制备成型炭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成型压力0.05Mpa、微波活化功率725.41W、成型比例0.78,成型炭对重金属铅的吸附量预测值为422.84mg/g,验证实验结果与预测值近乎一致。接着对成型炭与粉末生物炭进行吸附对照实验,并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BET)、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镜扫描(SEM)等表征其结构特征,还建立热力学吸附模型。粉末生物炭在成型工艺下制备成型炭后,其总孔容下降但易于吸附重金属铅的微孔却增加,表面官能团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也大大增强了成型炭的吸附能力。从等温吸附模型结果来看,成型炭的等温吸附更接近于Freundlich模型吸附,即适用于非均一表面条件下的吸附过程。最后将成型炭运用在小规模(污水处理容器长宽高分别为0.3m、0.05m、0.15m,容量为2250ml)的污水处理中,将成型炭吸附重金属铅系统的进出口流水速度设置为V=0.05m/s时,成型炭的吸附效率最高且使用成本最低,仅需要10min就能对初始浓度为100mg/g铅离子溶液去除率达到99.5%。为成型炭高效使用并降低使用成本实现产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并利用软件ICEM和FLUENT进行模型仿真;在模型仿真的基础上组建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成型炭进行污水重金属处理,得出最佳的流体循环速度。
其他文献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是历史类博物馆,创建于1984年,1988年正式开馆,2007年迁人新址。曾用名克什克腾旗文物馆。馆址位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应昌路北段克什克腾旗地质公园博物馆综
兰特大桥是郑徐铁路客运专线控制性工程,其中跨陇海铁路段为70m+125m+7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缩短工程工期和减小施工对陇海铁路运营的影响,采用平行既有铁路支架现浇连续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重大恶性疾病,致死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有超过5万例患者因宫颈癌而死亡。目前认为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激光陀螺是以塞格纳克(sagnac)效应原理为基础的角加速度计,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寿命长。但激光陀螺内部反射镜产生的背向散射会产生闭锁效应,严重影响激光陀螺的导航精度。在
教育的使命在育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描绘着未来人才的样貌,也深刻影响着每一间教室中的育人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报纸
通过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是高中数列中一类典型的问题,然而又没有一套好的固定的方法来求解它,只能因题而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用了组合教学中母函数的部分简单理论,给出了一套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逐步发展。在40年的实践中,员工持股制度主要经历了初步探索、推广发展、制度完善、谨慎探索四个阶段
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河南曲艺在当代的大众文化背景下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传统的民间文学和大众传媒适当巧妙结合。河南曲艺应该顺应文化潮流,依托大众传媒;
海洋是地表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著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是海洋储碳的两个重要途径,其储碳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洋
西安地区地处关中断陷盆地中部,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地裂缝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破坏性强,堪称世界之最,严重地制约着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探槽揭示和数理统计等手段,从地裂缝主成因类型和破坏模式入手,开展地裂缝危险性评估,提出针对不同主成因类型地裂缝的防控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地裂缝是在复杂地质背景条件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形成的主控因素将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