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沙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草沙水库是上海市战略供水源地,也是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其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上海市城市供水的安全性,维系其水质清洁与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特性,进而掌握青草沙水库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与组成、密度与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特点,并应用生态学方法评价青草沙水库的水质状况。2014-2015年对青草沙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逐月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青草沙水库水文状况共设置11个站点。调查期间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6种,由多毛类、寡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虫组成。通过分析IRI值来确定青草沙水库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类,即:调查期间优势种类无明显变化,为圆锯齿吻沙蚕(Dentinephtys glabra)、日本角吻沙蚕(Goniada japonica)和日本旋巻蜾蠃蜚(Corophium volutator)。2、底栖动物年均丰度为129.78±40.66 ind?m-2,年均生物量为0.54±0.22g?m-2,多毛类优势明显,分别占年均丰度和年均生物量的65.51%、44.64%。丰度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水库中游地区丰度和生物量高,上游采样区丰度较低,下游地区生物量较低,丰度、生物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3、2014、2015年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SJ为0.69,两个群落处于中等相似性。根据群落聚类分析与MDS排序结果,将底栖动物分为5类,即S1、S10、S11为一类;S2、S3、S4为一类;S8、S9为一类;S5为一类;S6、S7为一类。RDA分析表明,温度、溶解氧、透明度等理化指标是影响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的重要因素。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在各采样区和采样时间无显著差异。4、依据Carlander生物量指数计算青草沙水库水体营养状况,结果表明,20142015年水库水体为贫营养型。调查期间,寡毛类和水生摇蚊幼虫是常见的污染指示种,大部分是轻污染指示种。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Goodnight修正指数(GBI)及Hilsenhoff生物指数(BI)3种生物指数对青草沙水库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库水体整体处于轻污染水平,水质较清洁。5、通过分析20142015年青草沙水库水库不同采样季节和采样区的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探讨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稳定性程度及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ABC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说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群落结构受到水质污染的干扰,水体处于一定的污染状态,各种群数量出现波动,同样说明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尚处于演替阶段。
其他文献
<正> 关于渤海史的研究,近年以来一直是东北亚各国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对渤海史的研究,大都仅注重渤海国史的研究,而忽视了渤海民族史的研究。中国已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处于城市与农村连续体之间的城中村逐步转变为兼具城乡双重特性的"过渡型社区"。城乡社会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是这一类社区在城乡一体化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七三一部队在细菌战谋划中注重细菌战剂的研究,对至少29种细菌战剂开展长期系统的研发,并通过人体实验、野外实验验证其攻击效果和杀伤力。依据美国解密的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战
目的:探讨药物诱发/加重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7年12月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
Backgroun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herapies in peri-and neonatology, the clinical picture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seems to alter. The consequ
<正>浙江省瑞安市林川镇溪坦村地处瑞安西北部,之前是瑞安市最边远、人口最多,也是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管理滞后的村。近年来,溪坦村以美丽乡村、农村污水治理、民主法治村和"
<正> 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人类历史贯穿着无数两性串演的悲喜剧。然而,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女性的荣光却总被男性的阴影所遮盖。女人的孤独与忿懑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而目益蔓
文章重点介绍了IPv6对于互联网应用的意义以及IPv4向IPv6改造的漫长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IPv6改造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接着,给出了互联网服务商IPv6改造的策略、实施路线图以及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践的摸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逐步完善,与此同时,国内各事业单位也进行着体制改革、人事制度的深化,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中的一个群体,其内部的人事制度改
林语堂的翻译生涯经历了由译入到译出的转变过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考察其转变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林语堂翻译,而且能证明林语堂由译入转为译出是林语堂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