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北峰优山有机茶主要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福州市北峰优山茶场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优山有机茶园自然环境跟踪监测研究,有机茶园施肥量、覆盖与间作研究,有机茶园采叶、修剪、黄板诱集防治小绿叶蝉和蚜虫研究。旨在探讨有机茶园自然环境跟踪监测,有机茶生产的施肥、茶园培肥、茶园采叶和修剪等物理防治茶园虫害的可行性,为在有机茶生产中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优山有机茶园自然环境跟踪监测研究,经5年(2008年)再对其自然环境进行跟踪监测,研究表明:优山有机茶园环境的空气、土壤、水质等环境质量仍然符合有机茶园生产的要求。有机茶园施肥量与施肥种类对茶叶产质量影响研究,研究表明:超大牌生物有机肥的施肥量从150kg/666.7m2增加到250kg/666.7m2,增加了春茶、夏茶、秋茶的新梢芽密度、新梢芽长、百芽重、鲜叶产量。施肥量250kg/666.7m2处理,鲜叶总产量达1588.90kg/666.7m2比对照增加66.35%,茶叶的内在品质得到提高。有机茶园覆盖与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种植绿肥和稻草覆盖都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微生物量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茶园土壤养分转化。种植绿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N、有效磷P、速效钾K、有效硼B、交换性钙Ca、交换性镁Mg的含量与与稻草覆盖处理相比,含量均高于稻草覆盖处理。有机茶园采叶对小绿叶蝉消长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在小绿叶蝉大发生前对有机茶园进行采叶处理,对防治小绿叶蝉有一定的效果,春茶的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可达41.94%,夏茶防治效果可达37.36%,秋茶防治效果可达4.68%。此项可以作为有机茶园防治小绿叶蝉的辅助技术。有机茶园修剪对小绿叶蝉消长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在春茶、夏茶、秋茶采茶结束后,对有机茶园进行茶梢修剪处理,可以减少田间小绿叶蝉的虫口密度,对小绿叶蝉消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春茶的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可达34.78%,夏茶防治效果可达48.72%,秋茶防治效果可达38.24%。此项可以作为有机茶园防治小绿叶蝉的辅助技术。有机茶园采叶对蚜虫消长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在蚜虫发生高峰期前对有机茶园进行采叶处理,可以减少田间蚜虫的虫口密度,对蚜虫消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处理后7d蚜虫防治效果可达83.13%,28d防治效果还达42.14%。此项可以作为有机茶园防治蚜虫的辅助技术。黄板诱集对蚜虫消长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黄板涂上机油诱集蚜虫处理,可以减少田间蚜虫的虫口密度,对蚜虫消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处理后7d蚜虫的防治效果可达52.02%,14d防治效果可达49.46%。此项可以作为有机茶园防治蚜虫的辅助技术。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复杂化、新型产业多样化、消防工作的社会化、消防监督国际化、违法手段技术化、相关法律更新滞后等诸多因素,使得公安消防机构实
<正>由于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变化、成本压力以及生产能力过剩等因素,迫使汽车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向更大规模方向发展以提升竞争力,在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汽车业掀起
针对目前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本文根据数控机床制造联盟企业的特点,研究了联盟企业集成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一个联盟企业生产信息交互平台,促进了联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五年一贯制,具有注重实践实习、学制灵活、立足地方等特色,其培养的实践性技术人才在日本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均受到市场欢迎。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多
产于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地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大多数金矿区内基性脉岩非常发育,空间上与含金石英脉密切相关.但目前对基性脉岩与石英脉型金矿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的特点是秧苗素质好,利于丰产,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且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省工省力,便于推广应用,是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一项育苗技术。通过对穴盘育苗
以委陵菜为试材,以多糖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分别选取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委陵菜多糖提取工艺。结
聚苯乙烯(PS)模型小分子,即苯乙烯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小分子,作为聚苯乙烯的简化模型,可以作为红外光谱法研究聚合物分子链的构型、构象变化以及高分子体系玻璃化转变行为
目的:通过对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综合论述,为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全面收集掌握近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资料与结果,
<正>在“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一文中,作者等曾就矿床成矿系列这个概念形成的过程、提出的依据、包含的内容、在矿床学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地位、它的可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