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发展和广泛应用。分时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D-LTE)是它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了TDD-LTE系统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及其在TMS320C6670多核DSP平台上的实现。论文分析了TDD-LTE物理层协议,梳理了PDCCH信道的输入格式与功能;研究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关键算法,进行算法选型;设计了收发数据处理的流程,在Matlab上搭建链路级浮点仿真平台;分析了全部四种格式的PDCCH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下的性能,研究了单天线和发射分集对信道性能的影响。论文研究了TDD-LTE实验系统所使用的串行快速输入输出接口(Serial Rapid I/O,SRIO)。论文分析了SRIO接口的体系规范和编程机制;基于实验样机的整体结构和协议规定,完善设计了基于SRIO的物理层与调度层及射频单元的数据传输模式;测试了物理层与调度层,物理层与射频单元间SRIO的连通性;论文同时测试了DSP与调度层和射频单元两个通道的数据传输速率,验证了SRIO的性能满足实验样机的通信要求。论文研究了TMS320C6670多核DSP芯片的特点,在多核DSP平台上完成了PDCCH收发信机的实现;论文利用了比特加速协处理器(Bit Rate Coprocessor,BCP)对PDCCH发端的CRC添加、速率匹配、咬尾卷积编码和调制进行加速。论文重点研究了PDCCH信道盲检测过程的实现。PDCCH由于先验信息不足,在收端必须通过盲检测进行解析,根据协议规定,盲检测次数最多可达44次,从而成为实验系统的性能瓶颈;论文对比了基于软件优化和基于维特比译码协处理器(Viterbi-Decoder Coprocessor 2,VCP2)的两种备选译码优化方案,联合使用内联指令和增强型直接内存访问(Enhanced Direct Memory Access3,EDMA3),提高了盲检效率,测试验证在44次盲检测条件下,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对不同定标方式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系统定标选择的合理性;论文对软判和硬判译码方式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基于性能上的优势,选定了软判方式作为译码方法;论文利用信道模拟器对实验系统中PDCCH收发信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在加性高斯信道下的定点性能并与Matlab浮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链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论文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