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研究——基于收入、抚养比及家庭规模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在基础性生活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居民生活中获得了较以往更多的闲暇空闲时间,人们开始关注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以提升,其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虽然较城镇发展而言,我国农村经济文化仍有较大差距,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占人口总比重相对较高,且具有更多闲暇时间,因此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潜力巨大。而除教育培训外,农村地区其他娱乐休闲方式也逐渐得到发展。但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差距大、结构单一、消费形式落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专门研究。  坊间有关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研究成果或从经济因素、或从社会因素等出发,较少将农村家庭规模与收入、抚养比相联系进行研究。而在现有农村家庭规模发生变化背景下,在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将农村居民家庭规模考虑其中。因此,本文基于收入、抚养比、家庭规模视角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并且对于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亦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本文利用国家宏观数据,期望基于收入、抚养比、家庭规模视角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并通过借鉴前人研究,采用恰当的实证模型探究收入、抚养比、家庭规模因素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是否相关,如有相关,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是起阻碍还是促进作用,以此为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在居民温饱等基础性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高一层次的消费需求,文化消费就是较高一层次的消费。在过往对文化消费的研究中,学者们分别从经济、社会、人口等多角度多因素进行研究。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个人收入水平、文化产品价格等均会对文化消费产生影响。但学者们所得结论各有不同,有学者认为个人收入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是正向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当个人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倾向呈递减趋势。社会因素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个人消费偏好、文化消费设施及场所、亲朋好友消费理念等几个方面。人口构成方面,主要是反映在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等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在针对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消费进行研究的成果中,有学者在影响居民文化消费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性别比、抚养比、家庭人口数等因素。但在这些研究成果中,较少有学者基于收入、抚养比、农村家庭规模共同视角,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探究。  根据前人研究,家庭规模的变化对居民消费是存在一定影响的,文化消费亦不例外。因此,如何把握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变化,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因素去考虑。本文沿用葛继红学者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定义,将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界定为“农村居民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采用不同形式消费精神文化产品(服务)的行为”,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村住户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代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代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另外,借鉴陈家瑛等学者研究方法,以平均家庭人口数量变动和家庭户数变动代表家庭规模变化。基于数据可获性与准确性,选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乡村平均家庭户规模与乡村家庭户数代表农村家庭规模,乡村少儿抚养比、乡村老年抚养比代表抚养比变化。本文利用2000-2013年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借鉴前人研究,选择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收入、抚养比、家庭规模视角下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其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机理。这不仅对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更是拉动内需,提高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根据现有数据来看,目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如下: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有所上升、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不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具有较大差距。通过实证数据结果显示,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收入、抚养比、家庭规模确实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存在影响。整体来看,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地区居民收入。长期来看,家庭规模变化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也存在显著影响。伴随着家庭规模的减少,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提高,两者呈负相关影响,该结论在我国多个省份得以印证。这说明在目前“二孩”人口政策背景下,努力提高农村居民人口质量,一定会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我国农村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呈负向影响,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提高。而伴随着农村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提高。该结论在河南、山东、湖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表现尤为显著。针对上述实证研究所得结论,本文对我国居民文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与建议。  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框架及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文献回顾,主要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文献进行综合评论。  第三章理论研究,主要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内涵、收入因素、抚养比、家庭规模进行了理论梳理与研究。  第四章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分别对全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和收入、抚养比、家庭规模等影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因素进行描述。  第五章实证分析,主要基于2000-2013年国家宏观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实证研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下变系数模型,对变量进行分析。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主要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现状与实证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所得结论提供参考性建议。
其他文献
环境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由于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逐渐提高,在繁荣经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不断透支着环境生态资源。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我国学术界和实践部门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与对策。在“健康老龄化”和“积极
自由心证作为司法证明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事实认定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它的研究,只有深入到微观层次上,方能探求其机理,影响其运行。本文选取二阶控制论作为研究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