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的力量:乌利茨卡娅塑造的“索涅奇卡”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分析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索涅奇卡》中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生于1943年)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电影剧作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柳·乌利茨卡娅开始涉足中、长篇小说创作,《索涅奇卡》、《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您忠实的舒里克》和《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等作品都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声望。其中,中篇小说《索涅奇卡》使作家一举成名,真正跻身于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创作名家之列。作为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引起了评论家和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索涅奇卡》中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做深入细致的解读。柳·乌利茨卡娅的作品富于生活气息,文化底蕴丰厚,她所塑造的形象具有传统俄罗斯民族精神的特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作品中作者具有对女性心理特征独到的领悟和感知,能通过一系列朴实的家庭记事,来展现人物特征和各自的命运。在《索尼奇卡》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索涅奇卡”形象,她既具有俄罗斯传统女性的美好品质,又富于新的时代气息。作者通过人物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俄罗斯深厚的文化传统,并传达了自己对俄罗斯、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本文以柳·乌利茨卡娅的文学创作为研究的客体。以《索涅奇卡》中独特的女主人公形象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物对家庭、爱情和幸福的独到体会,并反映了作为一个当今社会女性“小人物”所具有的品质——能够温顺地接纳一切的能力。此外,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救赎”式的爱,让我们看到俄罗斯女性所蕴含的那种给人安抚、令人镇静的力量。本文的现实可行性在于,现有的分析者至今没有从人物形象的救赎性角度进行分析,进而也就没有从这个角度对作者的创作做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研究的新颖之处在于,尝试从“苦难”和“救赎”两个视角,分析柳·乌利茨卡娅的《索涅奇卡》中同名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所作的探讨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中篇小说《索涅奇卡》,发掘其中蕴含的家庭问题和人物美好品质,展现女主人公圣母般、救赎式的爱。本文运用的是描述和对比的文本分析研究方法。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结语和参考文献构成。第一章,探讨柳·乌利茨卡娅的创作道路。首先简要概述作者的创作生涯及创作的总体特征,然后着重介绍中篇小说《索涅奇卡》的内容,从中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索涅奇卡”这一人物形象。第二章,描述索涅奇卡的个性特征、在平凡生活中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以及磨难之中的幸福感。首先,分析索涅奇卡作为“小人物”的生活命运,作家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位既具有俄罗斯女性美好品质,同时又富于宽容、隐忍和仁慈秉性的美好形象;其次,分析主人公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包括爱情失意和家庭悲剧两个方面。作家将人物放在日常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景中来描绘,展现人物形象对爱情、对家庭无与伦比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生活磨难,索涅奇卡总是能够做到“温顺地接纳一切”,这与作家出身于一个犹太教家庭不无关系;再次,在分析上述女主人公艺术形象基础之后,分析女主人公在此背景之下的“幸福感”。在重重生活苦难的背景之下仍能时刻体会到莫大的幸福,这也是作者对索涅奇卡人物形象最大的褒扬之处。第三章,分析索涅奇卡形象展现出的救赎力量。分析女主人公在生活和灵魂两个方面,对周围背叛者如圣母般的帮助和宽容。索涅奇卡的内心世界圣洁、宁静,她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挚爱和包容就是一种救赎的力量。
其他文献
文学和音乐同处艺术领域,有史以来密不可分,客观亦有相通之处.音乐研究生需提高文学素养:首先,建议学校开设有关文学欣赏类的课程;其次,学生自身也要重视文学素养的提高.
复合轴伺服系统分为单探测器复合轴伺服系统和双探测器复合轴伺服系统。双探测器比单探测器伺服系统精度高,因此应用更为广泛。本文结合实验室项目,进行详细论述粗精复合轴控
<正>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绥化,玉米年总产量1000多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0%,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绥化市抓住"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两把金钥匙,将玉米产业作为强市之基、兴
旅游警务是警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敏感性强、安全要求高,流动性强、主动要求高,服务性强、素质要求高等是旅游警务的鲜明特征。旅游警务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为全国旅
第三方支付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进而参与网上支付的流程,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原有的中间业务收入,拓宽资金来源途径,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各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石油、煤炭为源头的化工行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石油化工企业、煤化工企业、医药化工企业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膨
<正>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但都承认人们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获得的。交流使人们沟通,而文化使他们分开。几千年来,家庭是中国社会组织的中心,中国家庭长期以来如同组织严密的社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7例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及肝脏、淋巴结转移组织,采用
北宋人填词化用唐诗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除苏轼、周邦彦二人词不限于用晚唐诗,其他词人则多对晚唐诗情有独钟。欧阳修、李清照词特爱用韩偓诗,秦观词喜用杜牧诗,贺铸词爱用温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