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啦啦操传入中国以来,我国在啦啦操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由于传入时间较短,我国花球舞蹈啦啦操在技术编排上仍然与世界强国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法,以国内外花球舞蹈啦啦操最高级别赛事录像资料为切入点,通过对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中的花球动作技术、舞蹈动作技术、技术技巧动作、音乐要素和舞台视觉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队伍在技术编排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分析国外花球舞蹈啦啦操发展趋势对我国技术编排的启示。对比结果显示:国内花球舞蹈啦啦操技术编排的优势表现在:(1)花球基本动作内容较为丰富。(2)舞蹈动作内容基本都在4*8个八拍内完成,音乐节奏准确。(3)技术技巧动作较多使用B、C类动作。(4)A+B空间变化运用良好,使用空间层次组合变化较为合理。(5)服装颜色较为多样,基本在三种颜色以上,且较多使用亮色系元素。不足表现在:(1)在花球基本动作上,连续集中的使用这一动作内容较多,且创新性动作较少。(2)在舞蹈动作上,队伍风格特点不突出,动作内容表达缺少层次感和冲突感,未能将舞蹈动作技术与其他技术动作进行有效区分,且动作张力不够。(3)在技术技巧动作上,转体类动作完成度不高,总体运用种类少;技术技巧组合中转体、翻腾类动作运用明显不足。(4)在音乐要素编排上,音乐组成素材少,速率低,使用无歌词曲目较多,对音乐歌词理解不全面;音效使用位置、方法不足。(5)在舞台视觉效果中,我国队形变化总数少,单个队形使用停留时间过长;运用A、C空间相对较少,B+C空间层次组合变化不够,空间一致性失误次数较多。比较研究结果对国内啦啦操技术编排的启示:(1)花球基本动作编排注重变化和动作完成质量。(2)突出舞蹈动作内容风格特点,展现个性与张力。(3)注重增加转体类动作在技术技巧组合中的运用。(4)准确理解和把握音乐要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剪辑与使用。(5)舞台视觉效果的呈现,需要根据五大构成要素特点进行编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