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研究是在近十几年间才开始展开的。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补贴与环境损害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界定了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的涵义,并通过构建补贴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揭露了其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机理。在分析外部性理论和补贴政策的需求扩张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的一般性模型,从维持环境品质标准的角度证明了补贴将加剧环境损害的观点。进而,以能源补贴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补贴都将造成环境损害的结论并揭示其补贴规模。通过对改革的成本收益和政策环境变化的分析,证明改革在环境及经济上的有利性。最后通过障碍分析,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提出了将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划分为可再生资源性补贴和不可再生资源性补贴的全新的分类法,突出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在补贴的环境损害过程中的地位,更直观地阐述其作用机理,并使改革更具针对性。第二,在构建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一般模型时,不是从补贴导致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变化出发,而是从维持环境品质标准(即环境可持续性标准)的角度出发建立模型。通过一定环境品质标准下补贴造成的外部性成本的变化更直接地揭露出补贴对环境的损害。第三,将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改革所面临的障碍归纳为政治上、技术上和观念上三个方面,使政策制定者、学者、社会大众等不同群体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更清晰地了解改革的困难,并使各方更有针对性地为克服这些障碍做出努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补贴政策改革将取得的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改革势在必行。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因此本文也试图通过以上的分析体系,为我国在环境改善中将面临的有害环境的补贴政策改革,尤其是有害环境的能源补贴政策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