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平衡作为学习其它概念的基本概念,它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对学生概念理解的评估只停留在经典测量理论阶段,欠缺针对性的诊断性评价。本研究把规则空间模型应用在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的测评中,得出对个体和集体的诊断性报告,依此制定了补救性的教学策略,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首先,本文基于化学平衡概念理解的测评工具——规则空间模型,通过文献法界定理解、概念理解的内涵,综述测量概念理解的相关研究,得出化学平衡概念理解所需的3种思维过程属性即三重表征,再确定三种属性的层次关系,明确三重表征在化学平衡概念中的具体内涵。同时分析鲁科版教材中化学平衡概念所蕴含的学科知识体系,综合一线高级教师及学科专家的意见,明确化学平衡概念理解所需的5种知识内容属性(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及其层次关系,最终从思维过程属性和知识内容属性两个维度构建了化学平衡认知属性模型。其次,本文根据化学平衡认知属性模型中属性的层次关系,用Matlab软件自编程序计算得出55种被试理想反应模式,依此编制项目,并安排部分试测进行出声思维,根据项目所考察的属性对项目进行编码,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审核,最终组建成一份包含24个项目的化学平衡概念理解调查问卷,对150名大一学生的化学平衡概念理解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然后,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为项目均采用不定项的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猜测度,故采用双参逻辑斯蒂克模型。利用ANOTE软件评估项目反应理论下的项目难度b、区分度a及被试能力值θ,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反映学生异常作答情况的警戒指标ζ,建立(θ,ζ)的空间,123个待分类点和55个纯规则点,最后运用最小马氏距离将被试归类,最终将100%的被试成功归入55种理想反应模式中。最后,参考被试的归属类别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制定个体的诊断性报告及补救策略,通过布尔运算代数分析得出学习路径图。个体诊断性报告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习路径图直观明了的展示学生现有知识状态与目标知识状态之间的联系,教师或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路径图制定科学的补救性教学或学习计划。同时,针对被试在知识的漏洞及建立三重表征的困难,特提出模拟实验、微观模型图、手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建议及实际案例。规则空间模型在测评化学平衡概念中的成功应用为化学概念理解的诊断测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认知诊断模型应用到化学领域,打破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丰富测评工具,以帮助学生诊断认知过程,指导教学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