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表观弥散系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诊断的影像学意义及DWI对相关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其与常规核磁检出率的差异。同时半定量分析TIA责任病灶ADC值的特点以及其与急性脑梗塞ADC值的区别。
材料与方法:
1:对30例住院TIA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成像检查,并测定其责任病灶及对侧相应正常区域的ADC值,计算rADC值(rADC=健侧相应部位ADC-病变区ADC/健侧相应部位ADC×100%),并分别计算出各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
2:对2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成像检查,测量其责任病灶的ADC值。
3:记录TIA患者临床特点和DWI序列的阳性表现,并与2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本组30例TIA患者之中在DWI上有阳性表现的有14例占46.7%(14/30),平均ADC值较健侧下降23.43±7.26%。14例DWI阳性TIA患者责任病灶的ADC值比对照组脑梗塞的ADC值下降要小,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DWI对TIA患者责任病灶的检出率与常规核磁不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此阳性率随着TIA发作持续时间的增高而增高。
结论:
TIA患者责任病灶的ADC值较急性脑梗塞小,ADC值可以作为TIA诊断的影像学依据且对两者鉴别诊断有意义。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核磁,随着TIA发作持续时间的增高其阳性率也随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