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临床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465330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表观弥散系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诊断的影像学意义及DWI对相关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其与常规核磁检出率的差异。同时半定量分析TIA责任病灶ADC值的特点以及其与急性脑梗塞ADC值的区别。 材料与方法: 1:对30例住院TIA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成像检查,并测定其责任病灶及对侧相应正常区域的ADC值,计算rADC值(rADC=健侧相应部位ADC-病变区ADC/健侧相应部位ADC×100%),并分别计算出各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 2:对2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成像检查,测量其责任病灶的ADC值。 3:记录TIA患者临床特点和DWI序列的阳性表现,并与2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本组30例TIA患者之中在DWI上有阳性表现的有14例占46.7%(14/30),平均ADC值较健侧下降23.43±7.26%。14例DWI阳性TIA患者责任病灶的ADC值比对照组脑梗塞的ADC值下降要小,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DWI对TIA患者责任病灶的检出率与常规核磁不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此阳性率随着TIA发作持续时间的增高而增高。 结论: TIA患者责任病灶的ADC值较急性脑梗塞小,ADC值可以作为TIA诊断的影像学依据且对两者鉴别诊断有意义。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核磁,随着TIA发作持续时间的增高其阳性率也随之增高。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 EP)是子宫内膜局部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影响,过度增生形成一种新生物,可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不一,多呈卵圆形或指状突出物,表面光滑,淡红色,多
目的:调查上海、内蒙古两地自然人群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研究baPWV和ABI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观察两地自然人群动脉僵硬度的流行状况和外周动脉疾病(PAD)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