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人群肿瘤普查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体液肿瘤标记物作为现有普查手段之一可大大提高肺癌检出率。肺癌血清标记物多为标志细胞不同分化状况的蛋白,难以应用于肺癌这种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较为复杂的肿瘤普查。而基因类肿瘤标记物则由于检测方法烦琐、价格昂贵、稳定性较差的缺点,亦难以应用于肺癌的普查及随访。 修饰核苷(Modified nucleosides)是机体RNA的代谢产物,由于不能被机体重新利用而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中修饰核苷水平能够反应机体细胞RNA的代谢速度及细胞增殖的状况。肿瘤细胞增殖较正常细胞加快,RNA代谢也随之加快,导致血液与尿中修饰核苷的排量急剧增加。恶性增殖是肿瘤细胞的共同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尿中的修饰核苷的含量,推测体内是否存在肿瘤,而不受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影响。故修饰核苷可能成为肺癌普查的有力指标。 我们在对修饰核苷的研究中发现,修饰核苷作为肿瘤标记物在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鼻咽癌、食道癌、消化道系统肿瘤、乳腺癌等肿瘤中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关于修饰核苷在肺癌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肺部感染患者、肺癌患者尿中15种修饰核苷含量和分布的差异,为使修饰核苷成为一种广谱有效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肺癌普查、评估疗效、监测预后,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本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n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qraphy,HPLC)的方法检测了正常人、肺部感染患者以及肺癌患者尿中假尿嘧啶核苷(Pseu)、尿苷(U)、腺苷(A)、胞嘧啶(C)、5-甲基尿嘧啶(m5U)、次黄嘌呤核苷(Ⅰ)、1-甲基次黄嘌呤核苷(m1Ⅰ)、N4-乙酰胞苷(ac4C),鸟苷(G),黄嘌呤核苷(ⅹ)、2-甲基鸟苷(m2G)、6-甲基腺苷(m6A)、1-甲基腺苷(m1A)、2,2-甲基鸟苷(m22G)和1-甲基鸟苷(m1G)等15种修饰核苷的含量,同时检测了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尿中修饰核昔的变化,以及修饰核昔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尿中含量。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5名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含量。 结果: 1.肺癌患者组尿中15种核昔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以Pseu、m1A、X、mH、m1G、mZG升高尤为明显(P<0 .001)。肺部感染组除m5U外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组除C、U、I、A外均显著高于肺部感染组,其中以X和m5U升高尤为显著(P<0.ool) 2.13名化疗有效的肺癌患者化疗后尿中巧种修饰核昔含量均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01)。 3.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尿中15种修饰核昔在各病理类型肺癌之间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 .05)。 4.肺癌患者尿中修饰核昔含量在I一n期与m期、IV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01),而m期与W期肺癌患者尿中修饰核昔含量缺少相关关系(P>0 .05)。 5.巧名患者进行了血清CEA水平检测,CEA肺癌检出率为33%(5/巧);尿中修饰核普对肺癌检出率除C、A为(1/15)7%和20%(3/15)外,其余13种修饰核昔均高于CEA,其中以X和mH升高最为明显为87%(13/15)。 结论: 1.肺癌患者尿中巧种修饰核昔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2.肺癌患者尿中修饰核昔含量与患者化疗临床反应相平行,可以作为监测肺癌患者预后及对化疗敏感性药物筛选的依据。 3.尿中修饰核昔的含量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肺癌分期相关,因此尿中修饰核普反应了肿瘤负荷,与疾病的阶段相关。 4.肺癌患者尿中修饰核昔升高率较传统血清肿瘤标记物CEA高,但特异性较差,因此如能联合应用其它肿瘤标记物检测,将大大提高肺癌检出效率。 5.肺部感染患者尿中修饰核普含量除m5U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癌组除C、U、I、A外显著高于肺部感染组,其中以X和m5U差异尤为显著。提示修饰核昔中除C、U、I、A外均可以有效区分炎症患者和肿瘤患者,其中m5U的升高更具有肿瘤诊断意义。 6.综上所述,修饰核昔可作为一种广谱而有效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人群肺癌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