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CP)是指连续变化的表情在人脑中按照类别表征,且不同类别的表情之间存在明显的类别界线。类别知觉效应最重要的特征是类间辨别成绩好于类内辨别成绩。面部表情类别知觉已得到较为广泛的验证,然而对于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来源的研究比较缺乏。一种观点认为面部表情类别知觉具有进化而来的情绪特异性机制(Etcoff&Magee,1992),受知觉调节而不是受语言驱动(Young et al.,1997)。另一种观点认为仅仅面孔结构信息不足以产生类别知觉效应,语言命名促进了类别知觉效应的产生(Rorberson&Davidoff,2000)。对颜色类别知觉的研究表明,语言能够调节颜色类别知觉,并且这种调节作用体现在电生理水平上,然而关于语言是否影响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研究还很少,对于语言是否发挥作用、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还没有得到一致结论。因此,本研究使用类别知觉范式,考察语言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考察语言作为干扰因素时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干扰作用以及作为提示因素时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促进作用;实验二通过干扰对目标面孔的编码阶段、储存阶段和编码储存阶段,考察语言干扰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干扰阶段;实验三使用oddball范式和脑电方法,通过分析无干扰条件和有干扰条件下类间刺激与类内刺激诱发的N2b和P3b差异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差异,考察无干扰条件和有干扰条件对面部表情类别知觉效应的影响。结果如下:1.基线、无干扰和语言提示三种条件下存在表情的类别知觉效应,语言干扰条件下类间刺激的辨别正确率降低,导致表情的类别知觉效应消失。2.对于类内刺激,储存阶段受干扰会导致辨别正确率显著下降;而对于类间刺激,编码阶段和储存阶段受到干扰均会使辨别正确率下降,编码阶段和储存阶段同时受到干扰时,辨别正确率的降低程度最高。3.脑电实验表明,N2b潜伏期受到表情类别的影响,与类内刺激相比,类间刺激诱发的N2b潜伏期更早,表现出类别知觉效应,但其平均波幅并不受表情类别的调节。N2b的潜伏期和平均波幅均不受干扰条件的影响。4.P3b的潜伏期和波幅均表现出类别知觉效应,与类内刺激相比,类间刺激诱发的P3b潜伏期更短,平均波幅更大。5.P3b的潜伏期受到语言干扰条件的影响,与无干扰条件相比,有干扰条件下P3b的潜伏期更长。在无干扰条件下类间刺激诱发的P3b波幅显著大于类内刺激,但在有干扰条件下类间刺激和类内刺激诱发的P3b波幅差异不显著,即在有干扰条件下,类别知觉效应消失。我们的研究表明,语言能够干扰面部表情的类别知觉效应,类别知觉效应的产生需要语言的参与。
其他文献
青少年期是个体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冒险行为(risk-taking behavior)的高发期。同伴作为青少年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对青少的冒险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双系统理论认为
长安铃木SUV新车S-CROSS的中文命名已经确定为“锋驭”,新车将会在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中正式亮相中国市场。它不仅是一辆高效节能的小型SUV,同时也是一辆获得欧洲五星安全评价的高安全车型  高效节能的动力系统  作为铃木在城市SUV领域的全新力作,S-CROSS是其为“适应中国市场变化、满足新增消费需求”而集中优势研发力量推出的“家族尖兵”,铃木S-CROSS拥有动感的外形设计、优越的动力性能
定向遗忘是由遗忘指令(线索)导致的学习材料的记忆受损现象,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在实验中,通常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有意遗忘的认知机制。在该范式中,每个学习项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