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辨证针刺与普通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以及测量血浆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的变化水平,来评价辨证针刺治疗FD的临床疗效,为治疗FD寻找有效合理的方案和探索其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FD患者按Excel软件随机分组法分为辨证针刺组(35例)、普通针刺组(35例)。研究过程中,辨证针刺组脱失3例,普通针刺组脱失4例,总脱失率为10%。根据患者症状,将辨证针刺组分为4型,以中脘、天枢、足三里为基础穴,不同证型配以不同的辅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仅选取与辨证针刺组相同的基础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针刺1次,每次30min,6天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并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由受试者填写症候指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Index,NDI),包括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统计分析所得资料。结果:1.症候总分比较: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辨证针刺组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SF-36评分比较: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分均较前明显增高(均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辨证针刺组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DI评分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NDSI评分明显降低,NDLQI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辨证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NDLQI评分增高明显(P<0.05,P<0.01),NDSI在随访时与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GAS、MTL水平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AS与MTL水平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辨证针刺组治疗后GAS与MLT水平均增高明显(均P<0.05)。5.总疗效比较:辨证针刺组实际完成32例,治愈9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87.5%;普通针刺组实际完成31例,治愈2例,显效8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达74.2%。两组总疗效比较显示辨证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辨证针刺与普通针刺治疗FD均有明显疗效,但是辨证针刺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法,说明辨证针刺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调节患者的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远期疗效效果好,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